华山网

临渭历史名将——张仁愿

发布时间:2018-07-13 07:17:58

临渭历史名将——张仁愿

本期讲述人:刘建吉

张仁愿大概生于是650年,唐代华州下邽县人,具体在现在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城南村人。本名仁亶,但是和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旦名字的发音像,为了避讳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一生至少经历了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五个皇帝。

那么,张仁愿是怎样的一个名人呢?

在临渭区下邽镇初中的校园内,有这样一幅楹联:受降城外月如霜,独立三边静;浔阳江头夜送客,孰云吾道非。

从上联就可以看出张仁愿将军在军事上的威势和功业:月色如霜一样冰冷,令人胆寒;一人独立,整个边疆无人敢犯我华夏。

我先讲讲张仁愿的赫赫战功。

武则天时,张仁愿为检校幽州都督——幽州最高军事长官,突厥可汗默啜率兵犯境,先后攻陷赵州、定州,进犯幽州。张仁愿奉命率兵出城迎击,激战中被冷箭射中手臂,但仍勇敢杀敌。突厥兵见不能取胜,便自行退去。武则天派出使者慰劳军队,并赐给张仁愿药品,命他兼任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府长史——并州第二军事长官。

神龙三年,突厥可汗默啜再次率兵入侵。唐中宗李显命张仁愿屯边督战,张仁愿到军营后,敌兵闻讯,慌忙撤退。张仁愿认为“犯我华夏者,虽退必诛!”不甘心放过侵略者,于是乘着月色,悄悄地跟在敌兵后面,夜深时突袭敌营,大获全胜。

突厥军退守黄河北岸,不甘心失败,又向西攻打另一少数民族部落。张仁愿认为机会难得,便上奏中宗皇帝,乘机夺取黄河北岸突厥之地,并在黄河北岸建筑三座受降城断绝敌人南犯之路。三座城占据水陆要地,遥相呼应,这样唐朝疆土又向北扩展了三百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在此牧马,裁减守兵数万人,每年为朝廷节省军费上亿。

张仁愿深谙兵法,建立三受降城时,不设瓮城等防守设施。有人想不通,就问张仁愿原因。张仁愿回答:“用兵当在进攻,不应该提倡防守,敌人敢来,应当全力出战,如有敢回头者应当斩首。为什么要设置守备的设施,让士兵产生防守之心呢?”

因为军纪严明,用兵如神,战功赫赫,他深得各位皇帝的重用和提拔。

张仁愿不但是一代名将,还是一个正直的臣子。

他在朝中担任文官的时候,一帮马屁精向武则天献媚,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甚至提议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张仁愿也被邀请一起联名上表,但他严辞拒绝,张仁愿也因此受到朝野有识之士的称赞。

名将王孝杰在指挥与吐蕃的一次大战时,因为准备不足、指挥失当,导致唐军大败。监军张仁愿,没有包庇他偏袒他,而是详细列举王孝杰的过错,结果王孝杰被削职为民。

监察御史孙承景虚报战功,骗过了武则天,武则天赞赏他,并提拔他。让张仁愿审核战功。张仁愿详细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支支吾吾,露出了马脚。张仁愿果断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孙承景被贬为县令。

张仁愿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为唐朝抵御外敌,年迈时为唐朝政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张仁愿在洛州任职的时候,正赶上粮价不断飞涨,盗匪横行霸道。

于是张仁愿派人抓捕盗贼,把抓到的盗匪全部打死后,把尸体陈列在衙门前;见到的人无不胆战心惊,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偷抢了。

张仁愿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赞赏,唐中宗对他更是青睐有加,更加器重。

张仁愿还知人善任,在朔方任职期间,重用提拔张敬忠、何鸾、柳彦昭、晁良贞等人。后来,这些人都闻名于世,做上了大官,为大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714年,张仁愿病死,埋葬地在今下邽镇城南村外,唐玄宗李隆基追赠他为太子少傅。

总之,他是唐王朝的边关大将,御敌有方,为大唐北疆百姓带来了和平和安乐;他一生知人善任,以修塞北三座受降城而名垂青史;他兼备文武才能,和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一起被称为唐王朝“文武全才四宰相”;他美名传扬,万古流芳,号称“三贤故里”第一贤!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临渭频道

编辑:张洁

审核:陈伟


编辑:于小欢

0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登陆(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