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文物里的“龙”

发布时间:2024-02-23 07:04:40

渭南市博物馆的商代龙钮四神纹玉印(资料照片)。 渭南市博物馆供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龙。 记者 王熙摄

西汉龙纹空心砖(资料照片)。 咸阳博物院供图

2月19日晚,西安城墙在花灯的映衬下仿佛一条绚烂夺目的龙。2月2日正式亮灯以来,西安城墙灯会中的“中国龙”造型随处可见,红山玉龙、赤金走龙等众多文物中的“龙”元素齐聚城墙之上。

2024年是甲辰龙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龙的形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近日,记者走进渭南市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文博单位,在文物中寻找“龙”的痕迹。

先秦

原始的龙形象

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将龙刻在祭祀先祖的石器与玉器等礼器上。此时的龙纹较为质朴,只具有简单的蛇形特征,造型还未形成完整的形象体系,但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稚拙、古朴的原始之美。这一时期的龙纹饰多出现在玉质龙上,如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和玉猪龙、良渚文化的龙形玉佩等。

甲辰龙年来临之前,以生肖龙为主题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在多个城市陆续登场。在联展中,观众可以看到渭南市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龙钮四神纹玉印、西周夔龙纹青铜簋等文物。商代龙钮四神纹玉印是渭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玉印。玉印上部为龙钮,龙长方眼,双角内卷,双足前屈,身体做伏状。工作人员对玉印底部图案做了拓片后发现图案为龙、鹿、虎、鸟4种动物。

在参与联展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观众能看到目前发现文物中记载“中国”一词最早的何尊。何尊通体有4道透雕扉棱,器颈装饰是由龙纹简化而来的蕉叶纹。龙身旁有一独立的椭圆形目纹,龙身附有4段羽纹分支,象征首、足、羽。

秦汉

古朴的龙元素

秦汉时期,龙形象已经趋于成熟,出现在人们使用的各种器具上。在这一时期的不少文物上可以见到龙纹或龙的完整形象。

夔龙是“龙”的重要形象之一。相传夔龙是一种神兽,形状如牛,苍色无角,只有单足却能行走,并能呼风唤雨,叫声如雷鸣。《尚书》中记载:“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夔龙纹作为古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兽面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表面就采用大量夔龙纹进行装饰。二号铜车马的门扉、车盖等位置的表面,分别绘有精致的形似云朵的变形夔龙纹、流云纹以及各种形状的几何形纹。这些彩绘纹样与战国楚墓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绮上的纹饰相同或相似。

陕西历史博物馆栩栩如生的青铜龙,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专家推测,青铜龙应是秦之物。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而成,形体巨大。青铜龙曾险被不法分子运往国外,后被公安机关截获,于1994年由西安市公安局八处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移交时青铜龙仅存8块青铜残件,残件带范土总重92.5公斤。

现已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的杨文宗参与了此件文物的修复工作。他告诉记者,2001年5月,文物修复人员完成了青铜龙的复原工作。

咸阳博物院“龙行天下——咸阳龙文物贺岁展”展厅内,有一件来自西汉的龙纹空心砖。砖的正面长方格内模印单线阳纹双龙,一条龙的龙身后曲回视另一条龙的龙尾,二龙尾部相交绕于正中一圆形乳钉纹玉璧,璧上部有一花朵形把手。双龙神态凶猛威武,形象生动。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布局合理,线条流畅,极富想象力。

唐代

多元的龙文化

近日,“腾飞天宇的中国龙——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鎏金铁芯铜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的主角是来自大唐的鎏金铁芯铜龙。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谢双双介绍,鎏金铁芯铜龙龙体为铜质,铜内包铁芯,表面鎏金,整个身躯呈S形。龙角紧贴头顶向后伸开,双目圆睁,龙舌卷曲上翘,前腿蹬地,前爪弯曲,下腹、后肢与细长尾部高耸,呈腾云驾雾之势。

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赤金走龙于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共12条,高2.1厘米至2.7厘米,长4.1厘米至4.3厘米。赤金走龙为四足站立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呈S形,尾部由粗而细。

一些人将赤金走龙与西安博物院的唐鎏金走龙混为一谈,其实后者的体型要大于前者。西安博物院的唐鎏金走龙长18厘米,高10.8厘米,通体鎏金,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长舌卷曲,独角竖耳,头须向后,锯齿状背脊,长尾拖后,末梢上卷。全身有鱼鳞纹,三爪长腿,劲健有力。

唐代的墓葬中有不少龙的形象。据专家介绍,龙出现在墓葬中,其主要含义为祈求吉祥和象征神兽。表吉祥的龙主要出现于实用器皿、建筑构件之上,如铜镜、佛龛、玉雕、金银器、丝绸、绘画、瓷器等。作为神兽出现时,龙的形象主要出现在具有特殊意义的载体上,如墓志、石棺上的线刻龙,石碑头上的浮雕龙,壁画中的青龙等。

乾陵及其陪葬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龙的形象。乾陵无字碑侧面线刻的《腾(升)龙图》上的龙作升腾状,回首后顾。龙目细长,龙口大张,上腭细长,獠牙上弯,颈部有几何纹一圈,上有一火珠,肩部有两条飘带,象征双翼,相貌凶猛,身躯矫健,腾云驾雾,气势非凡。乾陵石刻翼马底座上的线刻《行龙图》中的龙作回首疾行状。从整体上看,这条龙与无字碑上的飞龙一样,相貌凶猛,虎虎生风,只是三爪着地,走兽之态更为明显一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国祥认为,从考古学角度看,龙形象的原型由野猪、鳄鱼、鱼、蛇、蜥蜴等多种动物交融而成,从史前时期的开始孕育,到历史时期的融合发展,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真实写照。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