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高擎思想之旗 勇担文化使命 凝聚奋进伟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09 09:11:50

思想之光引领前行之路,激扬奋进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铺开近年来渭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壮丽画卷,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东秦大地“生根发芽”;新闻宣传有深度、有力度,让可亲可敬可爱的渭南形象“叫响华夏”“闪亮全球”;文艺精品进基层、有看头,让各界群众近距离感受精神世界的“沁人芬芳”;文旅产业提品质、壮集群,让八方游客接踵而至流连忘返……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伟大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倾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东秦大地落地生根。

——市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坚持学在前、作表率

2023年11月2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中关于“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内容。

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列为市委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分专题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市委制定专项学习计划,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集体学习研讨10次以上。

——打造“理润东秦”宣讲品牌,构建理论宣讲大格局

“敲锣鼓放鞭炮,又过大年。贴对联挂灯笼,喜气冲天。现如今,日子美赛过神仙。村富裕,家松番手头宽展。党的二十大,农民方向盘。上下起动员,撸起袖子干……”华阴老腔非遗传承人张猛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们看到了新时代的新青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新模样。2022年12月8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现场,文化文艺名家宣讲团成员们用绘画、书法、戏曲等群众喜爱的方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解读阐释,让观众在挥毫泼墨间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市创新采取“1+4+N”宣讲模式,组建市委宣讲团(“1”),思政理论工作者宣讲团、媒体工作者宣讲团、先进典型和基层代表宣讲团、文化文艺名家宣讲团(“4”)和各行业各部门宣讲团(“N”),突出文化文艺名家宣讲模式,分赴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5640余场次,覆盖45万余人。临渭区“小喇叭”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创新学习载体形式,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树双争标杆,筑信仰之基。“争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先进单位,争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先进个人”活动开展以来,共评选市县镇村四级理论学习先进单位42个、先进个人40名,示范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双争”活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19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项目一等奖。

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系列理论征文活动,征集理论文章260余篇。

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县级融媒号全省首家实现全覆盖,“学习强国”渭南平台建设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壮大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五年来,为精心讲好渭南故事、传播渭南声音、展示渭南形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树形象,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开创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精心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等主题采访活动,相继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专题专栏,综合展示我市开展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渭南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民营经济、加强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显著成效,用“声屏报网微端”深度融合的全媒体矩阵,展示奋进中的渭南形象。

把新闻发布会开在脱贫攻坚一线和项目建设工地,首创“一线新闻发布工作法”,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充分肯定,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并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项目二等奖。

——融合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我市各级媒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全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2019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全覆盖,“爱系列”手机客户端下载量位居全省第二名;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渭南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实践入选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加强对外传播,持续讲好渭南故事,演绎渭南精彩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渭南;“世界你好我是渭南”对外传播平台和海外社交账号,吸引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和多位驻外大使、领事、参赞关注;《人民日报》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新华社黄河流域主题调研、《经济日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先后走进渭南;《老外在中国:我在渭南这十年》总曝光量超过1亿次,海外传播量超过3800万次。一系列外宣活动,讲述着渭南故事、演绎着渭南精彩。

——守正创新,全面提升管网治网用网能力和水平

开展“清朗”“清风”“剑网”等专项整治行动200余项,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聚焦安全之本,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在全省率先建成党政机关网站安全云防护系统和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不断提升全市党政机关网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应用系统的监测、预警和防护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事件态势感知能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旅产业活力迸发,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接连荣获中省重要奖项

电影《黄河入海流》、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等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秦腔现代戏《张富清1948》、群舞《行鼓行》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群星奖”,秦腔现代戏《根据地》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阿宫腔红色现代戏《红梢林》荣获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特别推荐剧目”……

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书写着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着时代的进步足音,开创着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2019年以来,我市12部作品获中省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1部作品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和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渭来之声——文明礼仪知多少》等13部广播电视作品获陕西省广播影视奖。

——激浊扬清,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始终把“扫黄打非”工作摆在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位置。拓展基层阵地,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进媒体机构,设立“扫黄打非”基层站点3868个,评选市级五星级站点20个。推动渭南广播电视台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连续5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集体,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

——公共文化空间拓展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23年大年初一,渭南信达城市书房内,坐满了借阅浏览图书的群众。作为我市首个城市书房,这里因温馨舒适、藏书丰富、交通便捷,自2017年建成开放以来,持续受到市民及大中小学生的青睐,每年累计接待到馆读者3万余人次,外借图书2万册次,已经成为繁华街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年来,我市坚持打造城乡一体、社会联办、一馆一特色发展模式,形成了“市中心馆——县级总馆——镇办分馆和联办分馆——村社区服务点和社会服务点”的总分馆四级网络体系,建成城市书房、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165个,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体验。

2022年,我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西部优秀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3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33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持续巩固提升,文化惠民演出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旅产业活力迸发,塑造渭南文旅融合特色品牌

“天下粮仓”农耕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富平阿宫腔等6项非遗文化精彩亮相中国—中亚峰会……五年来,渭南加快实施“文旅+”和“+文旅”战略,聚焦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聚力打造6条文旅产业链,积极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擦亮“关中文化”名片,“引客入渭”经济成效显著,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3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

我市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统筹整合文化资源,制定出台发展规划,建立起文化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顺利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43项,策划包装文化产业类项目23个。以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全力培养和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激发文化市场潜力。成功举办了4届全国包装印刷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暨“绿色·智能高峰论坛”、举办了3届“把文创带回家”——渭南市文创产品推介暨云展销活动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渭南文化传播,有效带动和激活了文旅消费。

——加强文物保护,赓续历史文脉

2022年至2023年,考古人员在石川河流域首次发现旧石器遗址,填补了渭北中部广大区域旧石器遗址分布的空白。特别是在其中的庙沟遗址,发现了一处包含丰富石制品,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前后的典型黄土剖面,将该地区古人类的活动上溯至距今约60万年前。

五年来,渭南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成社区博物馆16家,位列全省第一。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维修魏长城华阴、澄城、合阳段,打造魏长城华阴段示范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15项,在正式公布的陕西省革命文物名录中,我市被认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92件(组),革命文物影响持续加强,社会教育功能得以发挥。开展考古发掘16项,2019年,澄城县刘家洼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坚持立德树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东秦大地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用好红色资源,办好讲活“大思政课”

“红军长征的队伍里有一名小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11岁,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红小丫’……”2023年11月7日,在大荔县荔东小学举行的“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长征故事我来讲’”读书活动现场,学生以慷慨激昂的讲述,展示了一场动人心弦的红色文化盛宴。“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利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带领青少年学习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带动青少年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铸魂育人。”荔东小学教师李婉玲说。

目前,全市先后建成中省市县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3个,出台《渭南市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先后在全市中小学建成1000堂校级示范课堂、300堂县级精品课堂、100堂市级精品课堂,形成了“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思政课堂建设新局面。

“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庆祝建党百年文学征文”、“学党史颂党恩”百部万场红色电影下基层等活动,奏响了党史学习教育高歌,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全社会砥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精神薪火相传,文明生生不息

2023年12月19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8场活动在我市举行。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要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践行者,让点点星火汇聚成全市上下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火炬。

持续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群众最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评选等活动,参与群众达630万余人次。“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经验在全国交流,“项目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白水村歌村史”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成功举办“星火成炬文明渭南——百姓心聚场”首场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星火成炬文明渭南——闪耀的平凡”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线上线下受众80万余人次。

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五年来,我市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服务质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400余个。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5人荣登“陕西好人榜”,7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抓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城乡面貌加速蝶变,“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组织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84个、文明村镇15个、文明校园9个、文明社区5个、文明家庭3个。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效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城市管理短板,启动“六个专项整治”和“六大提升行动”,集中治乱象、促提升,推进整体工作全面开展;以“共建文明家园、共享文明渭南”主题,深入城区36个社区持续开展文化巡演活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斗姿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贡献宣传思想文化力量。

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