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渭南: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打造华彩宜游新渭南

2022-10-15 22:14:05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10月15日,记者从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在文旅产业建设发展及文物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十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郭雅文介绍,十年来,全市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出了一批既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艺术精品。出台《关于传承保护和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实施意见》,创排《根据地》《渭华星火》《黄河湾纪事》等20余部新剧目,其中秦腔现代戏《家园》和小戏《哎呀呀》分别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特别贡献奖”和“群星奖”,擦亮“渭南戏曲之乡”品牌,唱响时代主旋律,描绘新时代壮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标准化、均等化及城乡一体化,建成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大剧院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服务点’三级网络全面贯通,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把优质的文化资源不断从城市向乡村延伸。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从‘云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郭雅文说。不仅如此,全市还出台了《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渭南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文旅+”和“+文旅”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17个、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个。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8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8个;传统村落85处(国家级33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

同时,全市还印发了《渭南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渭南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实施意见》,制定了渭南市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以法律形式推进文物保护的刚性、传承的“活”性和利用的多样性。“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29909件(组),其中珍贵文物1884件(组);不可移动文物3697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9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位列全省第一,澄城县刘家洼遗址列入“201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华州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112项、市级31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18人、市级643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陕西省之首。

除此之外,还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中国皮影戏高峰论坛,“九曲黄河·多彩非遗”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展示展演活动、“黄河岸边有非遗—外国网红解码幸福渭南”渭南非遗海外传播活动,让渭南非遗走向世界。先后引进《天下黄河》《朱鹮》《红色娘子军》《司马迁》《平凡的世界》《主角》等60余场高品位的精品剧目,让渭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全市的精品文化走出渭南,走进甘肃、云南、山西、广东等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区域文化联动,实现区域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提升渭南文化的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

华山网记者陈昕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