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大荔:返乡创业大学生研究智能化新技术助力冬枣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1 19:32:19

范家镇作为大荔县冬枣的主产区,因为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这里的冬枣成为了全国最早成熟上市的,每斤最高可以卖到百元左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得主导产业。从2016年开始,返乡创业大学生贾青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知识,研发出了一套温室大棚智能温控系统,目前这套智能化的新技术正在当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提升冬枣科学种植水平,促进产业高效发展的有效辅助。

在范家镇井庄村,每年6月中旬,大部分温室里的冬枣就逐渐成熟,村民郝婉丽最近每天都会起个大早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成熟的冬枣,按现在每斤近40元的价格,她家的两个冬枣大棚一天就能收入近4000元,和去年相比,不光价格高了好几块,而且冬枣的产量也多了不少,而这个变化还得力于去年她家刚刚装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智能温控设备。

大荔县范家镇井庄村村民 郝婉丽:你看今年这枣用的是这自动化(设备),自动化也是省人,在屋里也能拿手机可以就把这关风口、升风口、放被子,到时间升放(被子)都能在屋里弄,这温度在手机上就能操控。这省力还省时间也省人,一个人就能管俩棚,我就觉得可以,现在用的这我看今年这枣色也好,去年能卖5万,今年就准备想收入10万。

实时监控、自动升降风口、温度自控......郝婉丽所说的这套设备正是当地枣农这几年逐渐推广安装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基于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系统通过智能控制柜串联起视频监控、温湿度传感器、卷帘机、卷膜器等设备,再通过网络连接到手机智能APP,最终就可实现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操控。

大荔县范家镇井庄村村民 马勇 :这个温控强,省人省力,你看咱这个麻烦的,天天守到这里,一天到晚看温度,温度高了手动,温度低了还要手动,人家(待在)屋里拿着手机就自动操控,枣质量肯定比咱这老(办法)强,这现代化高科技还是好,今年后季也把这安装上。

研发出这套系统的就是大荔县返乡创业大学生贾青,2016年,贾青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冬枣产业发展不错,但种植方式传统、管理费时费力,他便有了研发温室大棚智能温控系统的想法,作为一名毕业于电子专业的程序员,这套设备的研发从设想到成型贾青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目前,经过不断的推广完善,这套系统可以有力提高冬枣的成熟时间和品质。

大荔县技术研发员 贾青:今后我们会不断完善创新,(然后)会加入生产过程中,再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智能化设备,比如说这个打约、灌溉、喷淋系统,日光灯这一块就是为了方便农户,然后辅助农户在整个(冬枣)生产过程中能够更科学智能化的完成。

目前,大荔县范家镇26156亩冬枣已经全部实现了棚体设施化生产,通过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全镇20%近6000亩的日光温室冬枣设施大棚都达到了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的生产条件。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模式让当地冬枣产业从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年产值达3亿多元。

记者:柴伟鹏 康阳(大荔台)

编辑:玉磊 李辉

初审:韩林

终审:赵宝玺

编辑:东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