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鹏: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盛戈)2016年公安临渭分局民警王鹏被选派到阎村镇徐韩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改变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他带着群众开挖渠道修水利,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和大棚蔬菜,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活动,三年时间,徐韩村灯亮了、路通了、收入高了、群众笑声多了,他用忠诚和热血,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警察精神。
徐韩村地处两塬中间,距离城区13公里,全村2000人中有贫困户300人。村子依塬而建,沟壑纵横,灌溉不方便,是徐韩村最真实的写照。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王鹏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阎村镇徐韩村第一书记 王鹏:当时我到这个村上入户调研,就感觉到要先解决水的问题,村里面基本都是坡地塬地,就靠天吃饭呢。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走访中,有村民向他反映,沟里有水,可以引来浇地。经过多次查看,会同水利部门勘验,2018年8月,徐韩村水利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阎村镇徐韩村第一书记 王鹏:修水沟,再一个修蓄水池,一个是解决地里面庄稼用水的问题,第二个是解决村民用水问题。通过这两方面把用水问题先解决了。
当时的施工现场沟壑纵横,有些地方机械无法到达,王鹏就带领群众用锄头和铁锹开挖施工,8月的天气酷暑难耐,整个身体被热气包围,一天下来,脸像针扎了一样,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深知:驻村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干事的。经过二个多月努力,5千多米长的排水管道全部铺设完成,300多平米的蓄水池启动使用。
阎村镇徐韩村村民 王汉民:现在是(水)直接能进入渠道了,直接可以浇,这是给群众办了一件实事。
水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就成为关键。结合徐韩村核桃花椒居多情况,王鹏和村两委集体商议,决定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消息传出后,许多贫困户都不愿意种,怕没人收购,贫困户韩百良,从一开始就抵触种植中草药,怕卖不出去,好说歹说,勉强试种了一亩,去年就卖了一千多元,老韩笑的乐开了花。
阎村镇徐韩村村民 韩百良:平时人到地里去有杂草拔一下,再平常也不用管,地丁草长的美得很,/卖的还可以,去年卖了1110元,核桃收了,地丁草还收了。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随后就要继续壮大集体产业。从2018年7月开始,阎村镇徐韩村开始筹建村集体公司,经过多方协调,集体流转土地20多亩,建成了一片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其中建有9座大棚,分别种植了有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
阎村镇徐韩村第一书记 王鹏:咱目前种植这些蔬菜主要是订单农业,就是种植前根据客户需要,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需要多少就种多少。
产业园建成后优先面向全村贫困群众进行招工,一到春夏两忙的时候,可以吸纳附近群众几十人实现就近就业,从根本上稳定了收入来源。
阎村镇徐韩村第一书记 王鹏:种植过程中我们采用让贫困户参与劳动,流转贫困户土地,年底贫困户参与分红这个模式。
三年扶贫,王鹏与群众打成一片, 开创了徐韩村多个第一。第一次农民运动会、第一次“五好”人员评选、第一次高考大学生助学座谈会、第一次中秋五保户欢聚一堂、第一次杨凌参加农高会、第一次六一为学生奖励文具用品、第一次为群众网上售卖滞销农产品……三年时间,徐韩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今,徐韩村灯亮了、路通了、收入高了、群众笑声多了,全村今年就要如期脱贫。
阎村镇徐韩村第一书记 王鹏:后面,我们要继续壮大发展我们的集体产业,今年我们不光要建几个大棚,我们还要进行生猪养殖/年底预计收入在11万元左右,净收入在11万元左右,第二个就是针对户产业,每户都要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或者有一个稳定的产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按照扶贫工作要求,达到户退出,村摘帽。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临渭频道
编辑:范静
审核:李增平 姜博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