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成就群众精神脱贫

2018-01-20 09:37:08 来源:渭南新闻网

原标题:讲述渭南好故事传递渭南好声音

记者牛纲 
  2017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扣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决胜小康主题和加快建设“三地一中心”的目标,实施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现代传播体系、现代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浓墨重彩地谱写了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的文化新篇章。 
  5项省考超额完成精品艺术走遍全国 
  2017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公共文化服务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00%;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62.6%;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51平方米;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抽查率合格率均达到95%。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市秦腔剧团与兄弟院团创排了《枣花香》《李仪祉》《金水弯弯》等8部重点剧本,整理复排了《金麒麟》《铡美案》《王魁负义》等10部传统经典剧目,拍摄完成了《“渭南标杆”人物百集系列广播剧》《“天南地北渭南人”系列电视专题片》。秦腔现代剧《李仪祉》、同州梆子现代剧《枣花香》参加了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分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市秦腔剧团编排的《红色经典》,荣获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暨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戏曲大赛金奖。

开展了“一元剧场”十周年系列戏曲调演活动,全市11个院团11部舞台精品剧目参加了汇演。印发《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10余部传统戏走进渭南师范学院、陕铁院、渭南高中、下邽高中4所院校展示展演,为戏曲传承保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市秦腔剧团与兄弟院团精心打磨的秦腔现代戏《家园》和秦腔小戏《哎呀呀》在北京、香港、西安、桂林、重庆、银川、杭州等地巡回演出56场次,促进了我市与其他省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 
  公共文化服务优质高效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全市文化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成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34个、村史馆示范点20个、“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8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全市预计上等级馆将达到82%。 
  “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公共文化品牌向基层延伸,分别开展活动2459、905和170场次,举办《渭水讲坛》4期、《故事渭南》专题讲座10场、编发《文广周报》53期。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24612场,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持续开展新春文化大庙会、市民文化周、青年歌手大赛、全民阅读等活动,邀请中国煤矿文工团、吉林延边文化志愿者来渭演出,大大提升了渭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太阳最红、共产党最亲”“党旗更红、祖国更美”系列主题文艺展示展演30余场次。 
  2017年也是我市文化产业创新的一年,市文广新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评审公布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个,《少华山传说》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拍摄制作《百集非遗系列电视专题片》15集。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黄河金三角面花邀请赛、中国渭南“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工艺性剪纸全国邀请赛等活动,其中黄河金三角面花邀请赛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印发《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10月份在渭河小学进行了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建立了渭南瑞泉中学、渭南初级中学等28个校园非遗传习基地。市非遗展示传习馆全面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全年共接待参观考察团队235批(次),累计参观人数达50000人次。华县宏权皮影艺术有限公司创排的现代皮影《芭蕾喜儿》《闹社火》《迈克杰克逊》等剧目在央视、上海卫视亮相,在全国多个城市演出;“澄城刺绣”获得“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金奖;专题片《柿乡》获第五届全国市县电视节目一等奖,广播剧《天山雪莲》、微广播剧《三袋米》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奖三等奖。我市10件作品获得“陕西广播影视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 
  文化产业有效推进精准扶贫扎实有效 
  去年,市上对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两次专题调研和专项督查,印发了《加快渭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注释》等文件,启动编制《渭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完成渭南市图书馆、渭南国际手工艺创业学院、秦东乡韵民俗文化园3个全市重点项目策划任务。参加了陕西(深圳)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推介文化产业项目69个,签约3个,签约资金37亿元。召开了渭南文化企业和“丝路汇”文化产品跨境电商平台交流会,全市入驻企业8家。 
  2017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全市文化系统坚持扶贫与扶力、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排了《脱贫路上》《包联帮扶》等60多部小戏,深入全市435个贫困村进行演出,其中《家园》助力脱贫演出11场次,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开展“文明家风进万家”主题活动,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进村送戏曲、送电影、送春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市文广新局同镇江市文广新局签订了《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制订了年度计划,促进了苏陕扶贫协作。 
  回顾2017年,一个个看得见的细节、一项项摸得着的成果让我市文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一部部精品力作走出了渭南、走出了陕西,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华山风骨·渭水襟怀”。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