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临渭区:“珠姐”扶贫记

来源:渭南新闻网

题记:近年来,临渭区故市镇党委、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探索推广“党支部+”阳光托管精准扶贫模式,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了李莉珠等一批优秀干部,他们用行动证明初心,用担当诠释忠诚,汇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本报记者刘雪妮通讯员王秋萌 
  “赵书记,刘长武家房子盖得咋样了?段培显家墙刷好了没……”元旦假期前一天,故市镇东屯村党支部书记赵高山正闷头处理日常事务,被院子里传进的大嗓门吓了一跳。 
  “这才不到两天她咋又来了,都不回家过元旦陪娃?”赵高山笑着说道。人未到声先到问题先到,在赵高山眼中,故市镇主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李莉珠,就是一位扶贫路上的好干部。 
  因为作风硬,她经常半夜两三点在作战室忙碌,在全镇微信群里安排工作。好多贫困群众觉得她办实事,亲切得像自家姐妹,唤她“珠姐”。故市镇党委书记王乐则说她是个女汉子,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李莉珠一直在故市镇。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了找到当地发展致富的“命脉”,李莉珠把贫困户精准识别、档案资料规范完善作为重头戏。几个月时间,她不漏一户地走访了全镇11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掌握贫困群众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规范完善了全镇贫困群众档案资料,做到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阳光管理,走在了全区前列。 
  在故市镇政府脱贫攻坚作战室,三面墙都被档案柜占据,柜子里是码放整齐的贫困群众档案。记者随手抽出两份资料,还没来得及翻开,李莉珠就在旁边介绍道:“这是北焦村的张秋社,妻子和母亲都身有残疾,女儿正在上学,典型的因残因学致贫。这是白家村的顾凤珍,身有残疾,是低保贫困户……” 
  “这1000多份档案您都有印象?”记者有些吃惊。 
  “情况都在脑子里,天天跑,不熟都不行。”李莉珠说。 
  “为了规范这些资料,‘珠姐’天天都在村里,晚上回来连夜带着我们整理完善资料,大家都快累晕了。第二天天刚亮,她就开上自己的车,又到村里去了。这些资料,都是她一步步跑出来的。”镇扶贫办干部药萌瑶如是说。 
  扎实细致的调研,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镇党委书记王乐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结合村情实际,认真分析研判,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阳光托管精准扶贫模式,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老乡掉队。 
  李莉珠介绍说,我们探索推广的“党支部+”阳光产业托管模式,主要是对缺乏劳动能力、智力有障碍、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相应托管模式,来解决他们的实际生产生活困难。目前已建立了吴章村宏新种羊养殖示范点、东屯现代农业示范点、易西村千亩李子示范点,全镇共产业托管贫困户200余户。 
  不仅如此,面对销售难题,李莉珠又开始行动,依托“互联网+”销售环境,成立了故市镇电子商务中心,创建了“渭阳农联”公众平台,注册了“渭阳农联”商标,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了“产业托管”后续发展问题。 
  东屯村的刘长武妻子重度残疾,女儿出嫁,儿子在外打工。了解到这一实情后,李莉珠和村干部帮他家申报了危房改造。现在,刘长武家新盖的三间平房已装修完毕,朱红色的大门尽显气派。“房子盖好了,美着哩!要不是镇上王书记和‘珠姐’,盖房子我想都不敢想。现在新房好了,就等着儿子啥时候找个媳妇成家了。” 
  牛家村的郭统计是村里的五保户,智力有障碍,吃饭都没有着落。李莉珠和该村党支部书记贾刚一起,为其寻找了托管人,并帮他盖起了新房,解决了他的吃住大问题。现在郭统计只要一看到李莉珠和贾刚,就一个劲呵呵笑着往跟前凑,嘴里念叨“好人”。 
  李莉珠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她却冷落了家人。因为忙,她错过了帮女儿填报高考志愿,远在青海工作的爱人对她很是埋怨。女儿周末回家想吃鱼,她在镇上回不去,只好托同事将买好的鱼捎回去,请老母亲过去为女儿做。 
  “现在父母、娃都习惯了,也理解了,偶尔回家,只要我一接电话,提包往门口走,娃就主动帮我开门,叮嘱路上小心!”说起家人,李莉珠满心愧疚。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第二天就是元旦假期,但李莉珠送完记者后,又径直向镇脱贫攻坚作战室走去,“手头还有事情,这几天必须加班做完……”

编辑:马艾莉

0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登陆(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