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临渭区下邽镇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2017-09-11 07:38:56 来源:渭南新闻网

(记者:张向辉 通讯员 王秋萌 韩冬镭)“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临渭区下邽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党建引领,依托渭南葡萄产业园,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让15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迈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主动对接在家门口举办招聘会 
  8月24日一大早,41岁的张青云赶到渭南葡萄产业园参加由下邽镇政府和临渭区文旅公司举行的就业扶贫招聘对接会。“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产业园了,在这里干份工作,不但能挣钱养家,还能照顾公婆和孩子。” 
  像张青云这样的贫困户该镇还有不少,由于家庭原因,他们很难外出打工,以产业带动就业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下邽镇各作战室、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联单位从实际出发,立即对全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意向进行摸底。他们深入到每家企业、每户贫困户,广泛宣传就业脱贫政策,全面摸排用工需求信息,并主动与区文旅公司对接,积极筹备组织招聘活动,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平台。 
  活动现场共有50多名贫困群众填写了报名登记表,其中:保洁员28人,保安9人,酒庄服务员2人,酒庄生产工人12人。之后,用工企业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录用,一经录用岗位工资1500元,区财政补贴300元,总工资1800元,培训后就可以上班。园区支撑既“输血”又“造血” 
  下邽镇位于渭南市区北25公里处,全镇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耕地总面积12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6.8万余亩。2016年,渭南葡萄产业园解决贫困群众就业达700余人次,带动10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镇党委书记田永超说:“打好脱贫攻坚战,下邽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作为根本出路,充分发挥辖区各类农业园区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按照贫困户需求导向,积极实施技术培训、作务指导、园区代管(代养)、就近就业等措施,做强做优葡萄、畜牧等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近年来,渭南葡萄产业园把为果农提供全产业链优质服务作为不懈追求,依托园区入驻企业,为贫困户提供低价、优质的葡萄苗木,供应正规、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并开展技术培训,保障销售畅通。贫困果农生产使用的农资费用由园区担保,待葡萄销售回款后统一与公司结算。 
  张麦琴家中有4口人,家里以种地为主。产业园从2015年就开始引导她种植葡萄,并采取帮带、指导等灵活方式传授实用技术。“今年我家的红提葡萄果品好,销售也不愁,预计收益是以前种传统农作物的3倍,后面我打算将剩下的地也改种葡萄。相信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张麦琴信心满满地说。精准发力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依托产业园区,做实就业扶贫;发展主导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目前,下邽镇依托各类园区共带动北七、神寺、东关和城南4个村723户发展葡萄产业,其中共有124户贫困户。 
  围绕渭北葡萄产业园和牒吴村关中农耕民俗体验园两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下邽镇积极探索实施“三变”改革,成立牒吴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旅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村民以购买、租赁等形式从事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经营;成立牒吴村旅游服务公司和北七村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推行“旅游+公司+贫困户”模式,利用农村闲置的资产入股参与景区经营;积极发展小型采摘园、花卉园等观光体验园,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并将利润的20%发给贫困户作为分红。 
  除此之外,下邽镇还充分运用小额贷款政策,与养殖企业合作,推行“统一购牛、统一销售、集中管理、集中养殖返利”模式,企业同贫困户签订3年养殖合同,贫困户每年领取分红。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生动实践中,下邽镇建立推行“党建+园区(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机制,采取就业增收、产业扶持、集约经营、示范带动、入股分红、光伏项目等有力举措,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开辟出致富新天地。

编辑:马艾莉

0

已有0人评论,0人参与
登陆(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