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万喜:能干+巧干 创造新生活

2018-12-24 19:38:22 来源:农家四季

(记者 魏荣)他没有双手,但他被称为村里的“能人”;他是贫困户,但他思想从不贫困,他就是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的谢万喜。从一贫如洗到过上新生活,谢万喜的脱贫致富经就是“能干+巧干”。

一大早,谢万喜就开始忙活了,打扫院子是头等事,他每天都要用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来崭新的一天。但常人几分钟能干完的活,对谢万喜来说更费时。因为没有双手,他的行动显得有些迟缓。1985年,一次突发事故让谢万喜失去双手,其弟弟双目失明。本来逐渐过上的好生活又变得一贫如洗,谢万喜的妻子丢下两个儿女离开了家。没有了挣钱的双手,谢万喜的日子越过越难,旁人的疾风嘲笑让他甚至有过多次寻死的念头。后来,县上给予了低保补助,让他慢慢转变了思想,学着适应没有双手的生活。他尝试过包地种地、唱歌、甚至玩杂耍维持生计,可生活过得并不轻松。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谢万喜  “困难就是有时地里干活不得劲,再一个就是资金上缺少资金投入。”

2015年,谢万喜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帮扶给了他更大的鼓励。别人家种花椒他也种,但是只种不管也不行,单为了修剪就让谢万喜很为难。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谢万喜 “剪不成树着急地没办法,后来就白天想办法黑了想办法,最后我把这剪子自己一改造一加工,请人把这焊个把,这现在自己就能剪了,克服了些困难自己方便多了,像剪树的那锯子,全部都是工具改造下的,问题都解决了。”

改造的工具解决了自家花椒树管理问题,产量也好,2亩半地每年就能卖1万多块钱。谢万喜还凭着好手艺,给别人剪树挣起了外块。

去年,借着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干部希望谢万喜再多种些花椒树增加收入,可他考虑到自身情况,起初还有点抵触。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谢万喜 “我见够管了,说栽多了也是负担,是这样想的,总是比别人要困难一些。扶贫干部给我做工作说这些树要是成龄了这不是就彻底的好了,我就这样我就再栽了这三四亩这幼树,现在这树是明年就可以接少量的果子,就见效益了,再一年就比一年收入大了。”

为了能更加管好花椒树,谢万喜还用上了微耕机,这也让他费了不少心思。没有双手控制不了方向又使不上力,他就先拿别人的旧机器做实验,熟练后自己买了新机器还加工焊接上了独有的“手柄”,让机器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谢万喜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后,现在就可以了,不但给自己能干,有人还叫我帮忙给别人弄,还能赚点钱。现在呀这机器和我已经磨合好了。”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村民 刘巧丽 “我村上人都佩服他,又没有手啥都能做。”

现在,谢万喜除了种地的收入,村上还有扶贫分红,加上儿子打工挣的钱,一家人均年收入有9100多元,2016年已经实现脱贫,现在正在奔向致富路。根据扶贫政策,谢万喜今年还领到了县城的异地扶贫搬迁新房,这让他对将来的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谢万喜 “自己想办法再把日子进一步地过好,收入叫大些。那就除过把这些地经营好,自己尽量的多挣钱,靠自己的能力。再下一步还有想法看到县城搞个啥挣一点收入。”

能说会唱,能干又会巧干的谢万喜被村里人称为“谢能人”,种地、干活一样没耽搁。如今,他还加入了村上的志愿服务队,时常照顾服务村上的留守、孤寡老人,用一己之力回报着社会对他的关爱和帮助。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唐蓉

初审:王杰

审核:王艳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