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五):“产改”“产扶”融合 带动脱贫壮大集体经济

来源:三农前线

(记者:刘阳)近两年,全市农业部门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鼓励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带动的“一加三带”形式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村建立产业扶贫园有了带动基础,扶贫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今天的系列节目“脱贫攻坚产业先行”我们来看“产改”“产扶”融合 村村建园有了带动力量。

最近,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的桃子大量上市了,记者采访时,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叶佳丽正在帮助村上升级他们的网络销售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叶佳:就是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店铺已经搭建起来了,就是他的店铺装修不太精美,产品的包装也不太精致,然后也没有一些相应的营销策略,所以一般的顾客很难找到我们的店铺,即使打开了,他的店铺也不能很吸引顾客,也不能引来销量,所以我来了之后,就把这个店铺装修的很精美,然后合理的调整了价格,然后通过一些营销活动吸引了顾客,现在每天都有销量。

叶佳丽升级的网络销售平台是丰泰农果电子商务公司建设的。这个公司隶属于村上产业扶贫园区的服务中心。金峪镇沟北村是合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去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管是建设产业扶贫园、成立服务中心还是成立丰泰农果电子商务公司,都是村上的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主导的。

沟北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 李存才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说有了明确的思路,再是给群众带来最高的实惠是给社员带来了收入,因为咱这农村,你只有抱团发展了,客商来了才能给你出上价。

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要保证自身的发展壮大,还要带动贫困户脱贫,另外,年终还要为全体村民兑现股份分红,因此,经营好是必须的。因此,他们就请来在镇上挂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叶佳丽为他们提升网店平台,同时培养自己的网络销售人才。

王峰 丰泰农果电子商务负责人:原来是一点都不会,现在通过跟叶镇长(挂职副镇长)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现在慢慢都学会了。

你别说,有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农民收益还真有了提升。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村民王创学这两天高兴的合不拢嘴。他家种的桃子在村上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今年卖的可是相当好。

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村民王创学:  这今天早上,看了咱这以后,就按照1.65元订的,这个形势很好,价位的话也可以,心情非常高兴,比往年好的多,往年5毛钱都卖不出去,心情特别好。

2017年开始,在市农业局的推动下,华州区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其他县市区也均设立试点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今年,合阳县也被确立为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随着产改工作的推进,全市271个贫困退出村,已全部建有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这些村均建立了扶贫产业园区。扶贫产业园的发展,又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壮大。

合阳县农业局副局长 秦占宏:这个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者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它带动了园区的建设,相反过来,这个产业扶贫工作,也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因为国家也有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把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这个新型经营主体里面,新型经营主体也增强了他们的服务能力,也发展壮大起来了。

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是产改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在没有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子又怎么通过建立扶贫产业园带动脱贫呢?记者在澄城县赵庄镇樊家洼村的扶贫产业园采访时,村主任雷小军高兴的分析起了今年的收入预期。

澄城县赵庄镇樊家洼村村主任 雷小军:你看着,刚卖了一茬,现在价格还在上涨,照这来,今年一亩地要在3万元左右。

雷小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樊家洼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还处在清产核资阶段,离产改工作完成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村上还是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澄城县农业局副局长 习锋:目前园区牵头都是村集体或村两委,有能力的就是村集体或村两委自己建设,来带动贫困户。

澄城县农业局副局长习锋介绍说,按照市农业局的统一安排,像樊家洼村这类未完成产改的村成立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属于村两委代管。村里合作社建设的扶贫产业园的收益按照1:1:8的比例实现村集体、贫困户和合作社的收益分配。等到产改完成后再进行移交。这样,能够保证产改过程中扶贫产业园在带动脱贫中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澄城县农业局副局长 习锋:由新型经营主体来对园区进行运用管理,也就是由专业人干专业事,最后取得最大的收入,他不仅壮大了集体经营,也对新型经营主体是一个促进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覆盖贫困村500个,覆盖贫困户5.2万户14.2万人,产业扶贫园已覆盖全市80%左右的贫困村,其中主体是村集体的有426个,占比将近一半,在带动脱贫的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铺好了底子。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农家四季》栏目

编辑:唐蓉

初审:王杰

审核:王艳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