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里的大工艺——蒲城麦秆画(上)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麦秆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大多都被用来生火做饭,不过,蒲城的不少艺人们却变废为宝,将麦秆做成了艺术品——麦秆画,麦秆画不仅的古香古色、色泽明亮,而且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同走进蒲城,走进麦秆画的艺术世界。

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因其制作材料为麦秆而得名。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麦秆画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贺兴文,麦秆画工艺美术大师,有着三十多年麦秆画的制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兴文麦草合作社的作品展厅。

眼前古朴自然、栩栩如生的作品让我们不禁好奇,这普普通通的麦秆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工序变成了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在合作社的二楼,就是麦秆画的制作现场了。不大的房间里,十几个手工艺人正在井然有序的工作着。

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

这些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对制作者的手艺要求颇高。麦秆画从一种新兴的传统工艺到逐渐为人所知并大量流通于市场,因此加入者众多,但因其艺术素质和工艺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麦秆画的工艺品质有很大差别,选材和做工就是影响麦秆画品质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选材指原材料的加工和选择。麦子秸秆收割中因为手工接触的原因,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小的破损、印痕,另有一部分天生色泽杂乱、发黄或黑,这在拼料之前都要挑选舍弃的。如果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制图上,就会严重破坏图案的整体效果,同时经不起近处观赏,丧失麦秆画的材料优势,失去麦秆画的工艺价值。

做工好坏是直接影响麦秆画的最终效果。一件工艺品的价值很大程度反映在其做工水平上。粗简和精心的做工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一幅优质的麦秆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熨烫的色泽自然、灵活,粘贴平整,无错位、无起皮,色泽明亮,质感韧滑,细部无呲裂、无印痕,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麦秆画承载着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经过艺人们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一步步从生涩到成熟,特别是自立体绘画熨烫技法产生之后,麦秆画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表现题材开始呈多样化,出现了花卉、风景、建筑、花鸟、山水、人物、人体、文化、器物等多种题材,极大地丰富了麦秆画的表现范围,增强了麦秆画的适应性和普及程度。传承加上创新,当代麦秆画艺术家在传统麦秆画制作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具备的现代艺术人才的艺术品位和表现技法,使麦秆画自身的工艺素质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成为民间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麦秆画不仅仅是挂在墙面或摆放在厅堂的一幅画,它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其艺术魅力源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表现在它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贺兴文作为蒲城麦秆画最坚定地传承者,他是怎样与麦秆画结缘,又是怎样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下期节目我们为你继续讲述。

编辑:陈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