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两死一伤!夏季这三类虫子最为危险

来源:《经济生活》栏目2018-07-05 09:30:34

近日,江苏盱眙铁山寺附近的宋先生一家可谓祸不单行。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后,因在当地医院迟迟未能确诊,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可谁想,在宋先生为岳母处理丧事的过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虫咬了一口,这让他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炎热的天气,家长都爱带宝宝去公园游玩、散步,稍有不慎就会被毒虫所伤害,相信图中宝宝的遭遇不是个例,然而夏季毒虫活跃,隐翅虫、蜱虫等都可威胁到宝宝,这时,夏季如何预防毒虫、被咬后如何处理是每个宝妈都需要关注的!

蜱虫

蜱虫是可致死,它没有隐翅虫的毒性,却有类似蚂蟥吸血的能力,在蜱虫吸血的同时,体内的病毒也传播给了人类,这种病毒叫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使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多器官衰竭等。据悉,此病死亡率达12.7%-32.6%,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

家长在宝宝出去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要在此环境中久呆,建议穿长衣长裤、带帽、并避免穿凉鞋。

此外,在游玩结束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与衣服,看是否有蜱虫叮咬或爬上。

被叮咬后怎么办?

一般蜱虫会附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有发现,可使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注意,用镊子取蜱时,不要旋转、扭动,应该夹住头部后将其直线拉出

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拔出蜱虫后,应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和叮咬部位,并抹一些抗生素软膏。

隐翅虫

心疼,近日网上疯传一则报道,一名只有十多个月大的宝宝,被夏季常见的毒虫—隐翅虫盯上,患上了隐翅虫皮炎,导致眼睛周围、手上长满了红斑、脓包,近乎毁容!!!

隐翅虫形如蚂蚁,不咬人,但毒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隐翅虫毒素。当虫体被挤破时,毒素会流出,人体皮肤接触后会被腐蚀,继而引起皮肤红肿、刺痛、奇痒难忍、糜烂、结痂及鳞屑、水疱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烧等全身症状.

隐翅虫皮炎就是毒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的,所以小编要提醒各位家长,当看到隐翅虫爬在人体皮肤上时,切勿拍打、压碎或揉搓,应将虫子从皮肤上抖落下来或者吹走它。

如何预防:

隐翅虫喜欢藏在潮湿及杂草地带,如果是带宝宝去郊外、公园游玩时,即便是夏季,也最好是穿长袖长裤、并带上帽子,衣服也不要太过鲜艳。隐翅虫也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所以窗户要紧闭纱窗。

被腐蚀后该怎么办?

如果被隐翅虫毒液所腐蚀皮肤时,不要惊慌,立即使用碱性肥皂、香皂进行清洗,可以减轻炎症,切记不可去抓挠,避免伤口感染,为了加速愈合、避免感染,因及时就医。

恙虫

今年五月,邵武一名年仅五岁的男童,因被恙虫叮咬,在医生确诊为恙虫病时,就已经休克,并引发了重症胰腺炎、多脏器衰竭等全身并发症,随时可能猝死,医生抢救了20多天,男童才得以脱险。

恙虫常叮咬于腋窝、腹股沟、腰背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难以被发现。在被叮咬后,伤口有明显黑色结痂,结痂脱落后,伤口像火山口一样

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潜伏期长达4~21天,可引发心肌炎、胸膜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

天气潮热时,应铲除居家周边的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带宝宝外出时,避免在草地坐卧,不要在草地晾晒衣被。建议穿长袖、长裤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虫水或花露水。回家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

被叮咬后怎么办?

如果在草地、水边游玩后,出现感冒、持续高烧、应该检查腋下、腹股沟、腰部等隐蔽、潮湿、柔软的地方是否有黑色焦痂,如果有,应及时就医

这类虫子有一共同性,喜爱潮湿,小编建议宝妈们尽量避免带宝宝去潮湿、树林地带长久坐卧、游玩。

面对这类虫子,宝妈们一定要重视哦。

编辑: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