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努力建设史记学研究重地

2017-11-21 16:57:45 来源:华山网

(特约记者 张统宣 通讯员 朱正平)“渭南师范学院是司马故里的高校,长期以来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肯定与好评。我校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支持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史记学研究,努力建设史记学研究重地!”这是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丁德科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上讲的。

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于11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丁德科教授作了题为《两千年史记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说:纵观史记学研究两千多年来的进程与成就,可概括为“本”“注”“评”“著”“歌”“戏”“传”“人”“台”“质”等十个方面。“本”,即关于《史记》的各种版本,包括写本、刻本、全本、选本等,《史记》各种版本的兴盛与司马迁和《史记》研究的深入、广泛传播密切相关。“注”,即对《史记》文本的考证、注释与研究,古今中外学者对《史记》文本研究呈现出从微观的文献史料研究到宏观的全本文献研究的飞跃。“评”,即对司马迁与《史记》的评论,包括对《史记》编纂体例、实录精神、《史记》人物、文章风格等方面富有真知灼见的评论。“著”,即对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论著,这些论著呈现出诠释性、辨析性、普及性、理论性等特征。“歌”,即传诵司马迁与《史记》的诗歌,用诗歌形式品评司马迁与《史记》,或在诗歌中运用《史记》典故作为比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戏”,即以戏剧形式反映司马迁、传播《史记》的史记戏,具有内容与形式的时代性、虚实相生的艺术构思、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等特点。“传”,即以多种形式使《史记》故事、语句、人文观念广为流传颂扬,熏陶滋润人们的心田。“人”,即研究司马迁与《史记》的学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史记》研究家与《史记》人文精神践行者两方面的特征。“台”,即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平台,具有众多、学术、教化等特点,是司马迁人文精神与《史记》研究、传承与普及的载体。“质”即司马迁精神,或曰《史记》精神,为历代研究者探索、提炼、概括,为仁人志士、有责匹夫的人们所遵循。

在学术报告之后,丁德科教授介绍了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史记研究院近年来的史记学研究,概括为“十个一”:“一院”,建有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馆”,建有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馆;“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名栏,是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项目,《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陕西省高校名刊;“一网”,中国史记研究网;“一鉴”,《司马迁与史记年鉴》,已连续出版11辑;“一军”,渭南师范学院拥有一支坚持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有影响力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出成果的史记学术团队;“一批”,指每年推出成批的史记学成果,其中包括论文、课题、著作;“一坛”,坚持举办史记学论坛;“一库”,建有史记特色文献书库;“一种精神”,坚持践行弘扬“礼义一统”为核心的司马迁精神。

丁德科教授表示,渭南师范学院将重视建设和做好上述“十个一”,担负起司马迁故里的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努力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建成为史记研究的重地!



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