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记:坎坷回家路 不放弃终梦圆(一)

来源:民政视点

在民政救助这个行业里,作为一个记录者,我们见过了太多的流浪乞讨者,他们从哪里来?家又在哪里?每一个平凡面孔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6月11号我们的记者跟随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前往西安市长安区,为长期滞留的流浪人员王军力找寻家的记忆,一起来看节目。

6月11号一大早,我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便前往临渭区东秀星托养中心,在托养中心,我见到了王军力,他大概有40多岁,个子不高,有些瘦,但精神状态还不错。见到我们,他显的很平静,完全没有即将回家的兴奋和喜悦。虽然提前确定了一些信息,但到底能不都能找到他的家,我和工作人员一样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期待。

工作人员告诉我,王军力是2013年救助站工作人员例行街面巡查时被发现救助的,由于身体和精神的多方面原因,一直没有任何信息,在这里一呆就是6年多的时间。

杜小谋:因为他本人有点精神疾病再加上有点智力残疾,所以也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后来我们也给他采集了DNA,把他托养在老年福利机构里面!

虽然在定期的寻亲甄别中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但是工作人员依然没有放弃,或许是冥冥之中家的召唤,一个奇迹竟然发生了。

杜小谋:2018年6月份 ,通过他本人叙述的他是长安区郭杜镇人,随后我们和长安采访区救助站取得联系、让他们帮助我们协查,后来协查也没有什么结果,在这一年当中,我们又经常性的和他交流沟通,然后他反复提到长安区听似郭杜镇的这个地方。

长安区、郭杜镇,为了进一步明晰王立军的具体信息,工作人员决定带他去当地找寻新的线索。一路上,王军力不停的向窗外张望,熟悉的风景对他而言或许有些陌生,通过一行人的交流沟通,家的脚步在在他的记忆里似乎越来越近了。

经过了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的到了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派出所,希望在这里能找到一些他的相关信息。

经过了简单的沟通,民警通过全国信息联网进行查找,然而并没有在这个镇的户籍信息里找到和他相关联的信息,就在气氛一时陷入僵局时,所里的一位民警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王占力这个名字让这位民警同志有些印象,而这个名字更让在场的王立军说出了“哥哥”这个亲切的词,民警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的朋友进行咨询,十多分钟的等待之后,我们等来了结果。

经过了一番打听、询问,刚找寻的希望一下子破灭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民警决定再带王军力做一次人脸识别,因为条件限制我们没能进行拍摄,但是在识别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线索。

记者:经过我们今天在郭杜派出所三个小时的停留,那么通过现场的户籍查询,包括人脸识别的这些技术,那么现在我们是查到了一个人和王军力非常的相似,那么由于户籍信息上面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我们现在准备驱车前往当地,具体的去看一下实际情况!

因为对路线不熟悉,我们辗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沣西新城沣柳路派出所

记者:刚才通过民警和村上干部对接之后,了解到村上确实有一个叫王军力的人,而且据村上的干部介绍说,这个人是身体有残疾,但是刚才有一个信息说到这个人,在不在家还不太确切,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准备带着他一起到村上去看一下。

在沣柳路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信息上提供的王立军的家,找到了他的母亲王春苗。

本以为马上就可以找到了家了,希望又再一次的破灭了。大家都有些失望,当我们准备离开这里时,发现了很多村民们聚集在了门口,此时杜科长又有了新的想法,试试让当地村民和王军力进行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线索。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在零零散散的言语间,我们又收集到了几个关键词。

在村民和王军力的交流中,高桥乡这个地方又再一次成为了我们的锁定目标,由于距离不算远,大家当即决定前往高桥乡去寻找。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路上大家吃了今天的第一顿正餐,虽然辛苦,但是对于救助工作者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

在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办事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照片信息发送至他们的工作群,并及时通知各个村负责人进行辨认,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而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还是让人有些失望!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考虑到王立军的安全问题,我们准备返程回渭南,也就是说今天的寻亲要以失败告终。走之前我们在高桥乡又让他和当地人进行了沟通,想用乡音和乡情再次加深他零散的记忆。突然在村民口中听到了一个让王立军熟悉的词“窝头寨”,这个让王利军反复说的“窝头镇”到底有没有他的家?在进一步的沟通中我们又得到了新的线索——细柳营村?这里会有他的亲人吗?下期节目让我们继续关注。

编辑:司彦

审核:贺维娜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教育频道

编辑:贺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