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12-25 07:00:21 来源:渭南新闻网

记者牛纲实习生程宇婷 
  一谢共产党/扶贫把你想/以前贫困无指望/现在支部来帮忙;二谢共产党/吃饭有保障/以前生活无来源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得像渔网/现在送来新衣裳;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危漏房/现在建房还补偿……这首看似平凡又满含感恩的诗出自华阴市华西镇焦镇村贫困户武少平之手,2017年,武少平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脸上也有了笑容。 
  产业前景让贫困户重拾信心 
  华阴市,国家5A级景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总面积817平方公里,辖4镇2办11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719户11174人。 
  家住华西镇焦镇村今年56岁的武少平家中共有五口人,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生活原本其乐融融。但1999年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妻子不幸遭遇车祸,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虽然救回了性命,但妻子还是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植物人了,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在家照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自此家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一想起那些日子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几乎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工作队驻进村子,我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每户贫困户都有3亩的冬枣,并且在地里工作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今年盖房子国家还给补助10300元,孙子现在上幼儿园每年也补助1000元。现在,每个月都能有2000多元的纯收入,脱贫指日可待了。”看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武少平重燃过好日子的信心。 
  在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到华阴市在产业扶持方面都有哪些政策来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时,该市扶贫办主任刘鸣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华阴市为了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采取了市域优势企业托管。为了实现产业全覆盖的目标,紧扣华阴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委托索道公司、华旅集团等市域内优势企业以产业脱贫贷托管贫困户;实施市场经营主体带动,由市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和风险担保金,用小额信贷和产业脱贫贷的方式,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还专门出台了《华阴市实施产业直补助推脱贫攻坚意见》,针对贫困群众传统种植、养殖、发展农加工业和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都有一定数额的直补资金,尤其贫困群众发展甜柿子、红提葡萄、香菊、设施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五类优势产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群众发展规模优势产业。 
  正是这样的好政策带动了武少平,他说自己现在是这一片的小组长,帮着22户(贫困户)一起种冬枣,是村上发展产业让自己今年脱了贫。

入股养殖小区贫困户成股东 
  位于华阴市罗敷镇桥营村北500米的肉羊养殖小区,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蓝本,让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据桥营村主任王永江介绍,2016年10月,在村上多方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桥旗营村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就是“养殖小区”,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蓝本,贫困户以政府直补的产业基金购买8只~12只肉羊,寄养在此,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喂养、防疫、管理、出售,最后再根据协议,将成本外的纯利润全部返还给贫困户。2016年共吸纳贫困户24户,共计发放分红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个。 
  “5万元存到银行一年才有多少利息,我把5万元贷款入股到养殖小区,每年保底给我分红3500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去年的分红可是真金白银领到手的,3年后还款也是咱养殖小区统一还。”华阴市罗敷镇桥营村贫困户张侃劳对记者说。 
  据张侃劳介绍,他家里共三口人,妻子患病常年需要人照顾,自家地里之前只种了小麦和玉米等传统的低效益农作物,现在除了每年的分红,他在养殖小区务工一个月也有1200元的工资,村里还给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妻子看病的钱合疗也给报销,目前一年能有25000多元的收入呢,张侃劳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我种了4亩的丹参收入7000多元,比原来种粮食收入多了好几倍,在咱这棚里务工,一天能挣120元,把家里的地流转了9亩,一亩500元,村上今年还帮我盖了新房。钱挣了,新房也住了,发展中药材这事能弄,我打算年后全部种上药材。”罗敷镇桥营村62岁的万旺孜说。 
  万孜旺是罗敷镇桥营村的贫困户,自己患有肺气肿大,大儿子残疾,老伴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体力活。自从种植大棚中药材后,家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温室大棚建成6个,14个正在建设中,依托产业大棚可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华阴市财政局副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少鹏说。 
  据刘少鹏介绍,桥营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聘用到产业基地工作,保障日工资不低于100元,年收益不低于3万元;对符合贴息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保障年分红不低于3500元;对贫困户中因残、因病、60岁以上老人等人群,合作社拿出扶贫公益基金发放实物,加大关怀保障;对贫困家庭学生根据年级区分,从扶贫基金里拿出资金给予学费补助保障;对全村贫困户,围绕村级产业发展,扎牢致富保障,实现了产业带动整村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大棚+政策发挥脱贫光合作用 
  走进华阴市华西镇南严村,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正是农业新技术和实在的扶贫政策产生了化学反应,这里的贫困群众才得以摘掉贫困的帽子。 
  据华西镇南严村村主任张勇介绍,南严村日光温室果蔬产业扶贫基地占地30亩,主要种植圣女果,2017年圣女果每斤3元,每棚销售收入达到9万元,纯收入达到6万元。扶贫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村集体整合18户贫困户贴息贷款和产业扶持资金作为集体股,两委会成员、技术能人作为合作社成员现金入股,贫困户以产业直补资金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销售,股份收益按照村集体占股61.19%,合作社成员占股11.94%,贫困户占股26.87%的比例进行分红,贫困户每户分红超过3000元时,按实际收益分红,不足3000元时,由村集体所占股份收益中补足3000元保底。今年12月,合作社向18户贫困户发放一期分红共18000元。 
  “这种圣女果的效益比以前种西红柿好多了,去年我入股1万元进村上的大棚产业,每年保底都能分3000元,我还贷款承包了2个日光大棚种植圣女果,一亩每年能产1万5千多斤。我现在一年能挣5万元。”已经脱贫的邱振刚告诉记者。 
  思想重视是核心,精准施策是关键,合力攻坚是保障,内生动力是根本,精准脱贫是目标。2018年,华阴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所有人民与省市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