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知识产权】走进渭南地标产品——华州皮影
(记者:苏世雄)近年来,渭南市结合市域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坚持保护全市地理标志资源,着力提升高价值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作,推动了渭南特色资源的优势转化,带动富平柿饼、大荔冬枣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发挥巨大效能,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民稳产增收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渭南市地理标志产品,渭南市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联合渭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走进渭南地标产品》系列节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州区,关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州皮影。
在两米见方的幕布之上,老艺术家们正操控着精美绝伦的皮影人物,在光影交错中,演绎着古今故事和人生百态。在华州影桥皮影文化园内,几十名来自山东的大学生们在看完这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后,脸上意犹未尽的兴奋与惊叹久久不能散去。
华州皮影,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以华州皮影戏为子项目的中国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2017年12月29日被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华州皮影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复杂。要选用上等的牛皮为原料,采用“推皮走刀”的独门技法,经刮、磨、刻、染、缀等二十四道工序才能制作而成。雕刻艺人们凭借着精湛绝伦的刻工,雕刻出的皮影人物栩栩如生,大部分以侧面单目为主,鼻尖口小,秀婉妩媚。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在皮影的雕刻中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刀法,以五官塑造性格。造型精巧别致,刻工形象细腻,线条分明流畅,着色考究艳丽。既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不失民间艺术的古朴淳厚,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今年,八十多岁的吕崇德老师是国家级皮影戏的传承人,唱了六十多年皮影戏的他现今依旧活跃在舞台之上。六十多年间他经历了华州皮影的兴盛,也经历过无人问津的窘境。但即便如此,华州皮影的非遗传承人们依然坚守着这一古老艺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推进,华州皮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区两级政府和当地企业文化机构,积极探索创新传承模式,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开设了与华州皮影相关的艺术课程和研学项目,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与此同时,华州皮影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径,与科技、游戏、电影、汽车、奢侈品等相关要素融合,推出联名产品。并积极和各类文化产品展开合作,打造华州皮影IP。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华州皮影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具、服饰等文创产品。
近些年,华州皮影不但走出了陕西,更是走向了世界。到目前为止,华州皮影已经先后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参加了亚洲博鳌论坛,威尼斯双年展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随着多年来不断地加强保护、传承与开发,并加大力度走出去,让华州皮影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和地标产品在国际化和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白娇
初审:王保华
审核:刘忠荣
终审:王艳
编辑: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