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14000余名干部包联到户精准施策 助力群众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临渭区的头号民生工程,自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委、区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先后组织了全区14000余名干部包联到户,因户精准施策,帮助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等措施助力群众脱贫,力求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画面中这个正在卖豆腐的人是阎村镇张咀村村民王平娃夫妇,每天一大早,他们夫妇俩都会走街串巷叫卖着自家做的豆腐。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王平娃一家可以说是好事连连,新建成的小康豆腐坊正式开张营业,每月可带来三四千元的收入,地里种植的二亩花椒树,行情良好的话,每亩可带来五千元的收入,新落成的安置小区里他还分到了一套安置房。
临渭区阎村镇张咀村村民 王平娃:现在一天虽然忙一点,有了稳定的收益了,生活比以前相应的好多了,向阳社区还给分了一套房,再上次住院看病花了五千多,全部报销一分钱没花,再我还有几亩地花椒树,给报了一千多块钱,现在政策确实好得多了。
王平娃一家能有这样的变化,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临渭区水务局干部吴伟青,他是王平娃的包联干部,在刚包联王平娃时,王平娃家里情况可谓是跌入谷底,之前养猪不仅赔了钱,还让他欠下了几万元外债,因为贫困,身患糖尿病的王平娃不敢住院治疗,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说起这些王平娃夫妇记忆犹新。
临渭区阎村镇张咀村村民 王平娃:当时的感受是对生活也没有信心了,反正人一天是没精神,啥都怕弄,再没有办法过生活了。
吴伟青在了解到王平娃家的情况后,一边帮他申请医疗救助,让其住院接受治疗,一边到王平娃家走访,宣传各项扶贫政策,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吴伟青借助产业扶持政策,帮助王平娃家种植了2亩花椒树,每亩给予补助500元,并协调阎村镇政府出资帮其修起了小康豆腐作坊,免费为王平娃提供设备,在正式开业之前还特地为其进行了豆腐制作培训,在小康豆腐坊正式开张以后,吴伟青还积极帮助王平娃联系销路,现在小康豆腐已经成为了王平娃家稳定的收入来源。
临渭区阎村镇张咀村村民 王平娃:现在一天毛收入二百来块钱,纯利润是一百来块钱。
除此之外,根据相关的移民安置政策,王平娃还在向阳安置社区分得了一套新房,搬进了城里,并且在2017年底实现了脱贫。
王平娃妻子 王桃红:现在啥都好了,往后日子越来越红火。
包联干部 吴伟青:能看到王平娃一家顺利脱贫,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桥南镇曹峪村有这样一位驻村帮扶干部,舍“小家”为“大家”,背着母亲去扶贫的事迹,在桥南镇广为流传,他就是临渭区盐务局干部靳冰,在扶贫工作期间,靳冰尽职尽责,将贫困户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干,为包联贫困户打扫卫生、办理医疗救助、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事无巨细去办好。
曹峪村村民 扬秀芹:说不出来那些好的,比我儿子都好,那确实是到屋里,那确实是这下乡这一伙干部,对农民就是好。
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母亲患病住院、妻子车祸、在家中扮演儿子、丈夫、父亲三个角色的靳冰,却无暇照顾,这个40出头的汉子心里满是愧疚。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又不影响扶贫工作的进行,他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进行着扶贫工作。
扶贫干部 靳冰:当母亲生病了以后我想了几次,本来想请假,但是我想着,我在这工作已经两年了,这个村子的贫困户底子比较清,村情也比较清楚,要是换成其他人的话,入手比较慢,也不利于现在的工作。
靳冰父亲:理解他,他这就是为了国家,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有了大家才有了咱这小家。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像吴伟青、靳冰这样俯下身子、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贫困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的扶贫包联干部临渭区共有14000余名,在脱贫攻坚战斗打响后,他们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其中,帮助贫困群众办理低保、残疾证、解决销售滞销农产品、安全住房、发展产业……只要是力之所及,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把事情干好,他们坚守扶贫一线,不辞辛苦,排除万难,用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平凡的双手撑起万千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梦。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