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网

陕西渭南网络电视台

《脱贫攻坚临渭在行动》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用真心扶真贫 凝心聚力斩穷根

发布时间:2017-10-31 18:36:32

(记者:盛戈)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自从两年前包联了三张镇薛家村以来,村道建设、危房改造、村部提升扩建、发展花椒产业,一件件的具体帮扶措施落地有声,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帮助三张镇薛家村群众脱贫的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的落实,让薛家村的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惠,树立了脱贫的信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的帮扶故事。

三张镇薛家村是南塬地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村民697户2997人,其中贫困户就占到了181户657人,贫困发生率为21%,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名是贫困人口。一直以来,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和季节性打工为主。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一直都是方圆有名的贫困村。如何让这180户的贫困群众尽快脱贫,成为了临渭区公路站驻薛家村第一书记雷磊最棘手的事,说起刚到薛家村的情景,雷磊记忆犹新。

区公路站驻薛家村第一书记 雷磊:去年刚到这个村上的时候,村里面80%的道路都没有硬化,全部都是泥土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看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如此薄弱,作为临渭区公路站驻村第一书记,雷磊决定先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做起,想法刚一出来,薛家村党支部书记马进平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作为薛家村的党支部书记,马进平之前对村里的这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土路既恨又无奈。

三张镇薛家村党支部书记 马进平:每个村道都是泥泞的,真正是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非常不便,原来主导产业是鲜食桃、苹果,到成熟季节群众就卖不出去,有些在屋放放就放坏了。

道路成为了制约薛家村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成为了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驻村第一书记雷磊要为群众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多次的走访和实地查看,雷磊和薛家村两委班子首先作了一个道路修建的简单规划,随后他又多次和区农村公路管理站进行协调,从资金和政策方面寻求到了一些支持,最终,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根据薛家村的实际情况,先后将该村的12个村民小组村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并打通了村里的所有断头路,累计修通道路10.8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区公路站驻薛家村第一书记 雷磊:现在可以看一下我们村的这个路,我可以这样说,很自豪的告诉你,就是我们村的路是整个咱们这个贫困村里面修的最多的,修的最好的。包括我们产业园区、我们的猕猴桃基地、我们的樱桃采摘园这块的路全部都已经修到位。

路修通了,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具备了,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如何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脱贫,考虑到薛家村适合种植花椒,作为包联单位的临渭区农村公路站积极购置了花椒树苗,给每户贫困户家发放了一亩韩城大红袍花椒树苗,对该村100多亩土地进行了平整,为群众发展花椒产业奠定了基础,而这只是第一步。

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 岳少尉:下一步,再流转几百亩土地发展樱桃和猕猴桃产业,把农村集体经济抓起来以后,对贫困户脱贫这一块也是一种促进,起到一种示范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薛家村党支部还成立了八大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未来将依托村里的猕猴桃、樱桃等产业,通过公司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加家庭收入,尽早摆脱贫困。

区公路站驻薛家村第一书记 雷磊:我们目前薛家村有的就是两块采摘基地,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随后我们会再做一些这方面的宣传,包括电商平台,包括我们的第一个樱桃园,我们的电商平台实际上已经做起来了,在没有产果子的情况下,已经有外地的客商来预订我们的产品。

除了农业产业的规划,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还注重群众增收方式的“长短结合”,由于薛家村距离渭南城区较近,很多群众农闲时就会去城里打工,为了达到短期脱贫的效果,临渭区农村公路管理站计划把务工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各样专业的务工队伍,把劳动力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八大社公司统一联系用人单位,实现抱团发展。

区公路站驻薛家村第一书记 雷磊:扶贫工作实际上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产业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我们贫困村都成立了村级的集体公司,那么我们就想借助这个平台,把我们所有的产品樱桃、猕猴桃、苹果、鲜食桃这些东西,我们都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包装,统一的销售,把我们八大社的品牌做出去。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