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网

陕西渭南网络电视台

临渭区教育局:扶贫先扶智 6000余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发布时间:2017-07-18 19:52:21

(记者:盛戈)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全区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临渭区教育局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出了“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即4433工作机制,发动全体教师包联贫困学生,深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贫困学生补课、和他们谈心,通过帮学业、帮生活、帮志向等措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够学会生活,快乐成长,积极主动融入社会大家庭。

柳沟村是阳郭镇较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才跟随市特教学校的王阳老师驱车到达了残障儿童珂珂的家中,王阳老师告诉记者,今天她要给珂珂上一堂特殊的课。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王阳:自己洗手,把手一洗。搓手心,把手背搓一搓。

珂珂今年15岁,是一名急重度脑瘫儿童,并伴随严重的语言障碍,指令意识差,无法与人沟通,日常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家庭缺少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珂珂之前曾在残疾人学校短暂的念过书,但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最后还是随父母回到了这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中生活。

阳郭镇柳沟村村民 丁良娃:(退学回去后)娃回来才不敢见人,回来坐在屋里就不出

自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临渭区教育局结合自身优势,创新了“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各街镇、中心校、渭南特教学校摸排走访,面向全区义务段建档立卡特殊适龄儿童逐一入户走访摸排调查,在了解到珂珂家的实际情况后,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就为他量身定制了送教上门活动。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王阳:主要是加强认知和自理方面的训练,我想他应该会学得更快更好一点。在认知方面,就是针对一些我们常见的水果啊交通工具蔬菜这一方面加大对孩子的认知。让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让他在离开父母之后,能够自理生存。

在“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工作机制中,在“四合”是核心,即通过帮扶要实现普教与特教相结合、在校就读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对全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教育实现了全覆盖。

临渭区教育局局长 闵渭安:对所有前期没有上学的学生,特别是身体残疾的学生,能上特教学校的上特教学校,特教学校上不了的,普教学校送教,特教学校送教,再还有一部分学生由特教学校联系医生做康复训练,可以说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了着落。



今年年初,临渭区教育局印发了《渭南市临渭区2017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临渭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入户走访的要求。在阳郭镇中心校,两名90后教师张莎和张璐璐每周都会来到肖底村,帮村里贫困家庭的学生们温习功课,从来没有因为枯燥无味而放弃或是耽误过,正是老师们的不懈坚持,不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内心的隔阂。

学生 白辉艳:平时老师经常到我家里来,为我指导作业,陪我做游戏,在我眼中我就把她当作一个大姐姐,我谢谢她对我的关心。



阳郭镇中心校老师 张莎:就是刚才进了门以后,我无意中发现咱们学生门上写了一句:我爱张莎,我爱妈妈。我特别特别激动看到这个以后,我没有想到我平时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关心,已经进入了她的心里,她已经把我向一个妈妈一样对待。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阳郭镇属于典型的秦岭浅山地带,岭区和山区居多,所以在这里开展扶贫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要容易,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而阳郭镇全镇总面积达到了154平方公里,这些老师们就是凭借着双脚丈量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入户了这里的每一户贫困家庭,通过帮学业、帮生活、帮志向等措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够学会生活,快乐成长,积极主动融入社会大家庭。

今年临渭区教育局发动全体教师包联贫困学生,6000余名结对教师走进4000余户贫困儿童家庭中,深入开展帮扶活动,为贫困儿童补课,同时为了活动能取得扎实有效的成绩,临渭区教育局建立了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体系,确保让每一个组祖国的花朵都能乐观无忧、健康茁壮的在阳光下绽放。

临渭区教育局局长 闵渭安:下一步,我们组织全区的教师,周一到周六选自己没有课的一天,到村里去,不仅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进行辅导,对这些村里所有学生补一些文化课、搞一些活动,可以说帮扶是全方位、全覆盖。通过这“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达到全方位的推进教育系统的脱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添一份力量。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