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临渭》临渭区残联:驻村干部不叫苦 不喊累 群众脱贫看见“曙光”
(记者:王林)自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临渭区残联结合实际,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征求贫困群众意见,结合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同时,提出了“送羊还羊”模式的养殖业和培育多形式劳务输出为增收核心的创新举措,让脱贫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更是要体现在行动上,不叫苦、不喊累的工作劲头受到了群众的称赞,今天,让我们走进阳郭镇曹沟村,一起来了解一下那里的脱贫故事。
画面中的这个人是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田江涛,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要去曹沟村贫困户袁美莉家,为袁美莉的父亲送轮椅,由于刚下过雨,村里的小道泥泞难行,田江涛为了不把轮椅弄脏,就索性扛在了肩头。据记者了解,原来袁美莉的父亲因患脑梗导致瘫痪,治病花了不少的钱,两个孩子又都还在上学的年纪,家中6口人,居住在一间土房子里,生活负担比较重,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区残联的驻村工作队包联了袁美莉家后,不仅多次上门嘘寒温暖送爱心,还帮助他们家干农活,袁美莉对此也很感激。
阳郭镇曹沟村村民 袁美莉:从我父亲去年有病到现在,我也知道田队长三番五次跑,给我爸弄晒麦场,都是田队长一手弄的,今天又来这么多领导关心我爸,送的轮椅,谢谢。
在阳郭镇曹沟村,像袁美莉家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08户382人,因病致贫和因缺技术、缺资金是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临渭区残联在2016年包联曹沟村后,就派出了以田江涛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他们一到村就挨家挨户进行走访,细心细致核实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
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 田江涛:今天来,主要是看下房子,因为已经到了梅雨季节。
阳郭镇曹沟村村民 曹小锋:前天晚上下雨,我都没睡,不敢睡,害怕房子倒了把人压了就麻烦了。
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 田江涛: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解决你这个危房改造,咱抓紧时间,把手续一办。
曹小锋是曹沟村的贫困户,他和父亲、弟弟、妻子都患有残疾,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看,一家6口人居住在这个破败的土屋中,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狭小,光线也比较昏暗,即使是在白天,也需要开着灯才能看得清楚。由于年久失修,土墙已经倾斜,用柱子顶着,一到雨天,屋里便会漏雨。田江涛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帮其解决危房改造问题。
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 田江涛:就这一两天、三五天之内,把申请一写,尽快往上报,最迟我估计在十月份,就可以开工了。
为了帮助曹小锋从根本上摆脱穷根,驻村工作队在将情况总结汇报后,区残联为曹小锋送来了4只奶山羊,40只土鸡,同时,在得知曹小锋家还有4亩西瓜地后,还派工作队多次来到田间地头查看实情,决定利用产业扶贫政策的优势,帮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使“输血”扶贫变为“造血”扶贫。
阳郭镇曹沟村贫困户 曹小锋:残联的政策就是给羊,给鸡,政策也就是好。
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 田江涛:下一步给他的政策就是申请产业扶持基金五千到一万元,用于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扶持,第二个,在渭南给你申请一个摊位,瓜果销售摊位。
从曹小锋家里出来,记者又来到了曹沟村的贫困户王西锋家,还没进屋,记者就被栓在门口的八只奶山羊吸引了,据王西锋介绍说,这几只奶山羊是临渭区残联为他送来的,这八只羊每月带来的收益足够他们一家的月生活费,这也让他心里充满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阳郭镇曹沟村村民 王西峰:残联给咱送的羊,送的鸡,现在收入比以前多了,条件能比以前好一点。羊一个月七八百块钱的收入,(仅)羊奶钱。
临渭区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 田江涛:下一步,我们通过三步走,第一步是做大做强对曹沟村的送羊还羊模式,也可能在整个阳郭镇推广,第二个是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的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曹沟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劳务输出,确保每名参与劳务输出的贫困户年增收在一万五到两万五千元之内,第三个,依托区级项目库,对曹沟村的产业进行调整,由传统的农耕转变为种植、栽植。
据了解,今年以来,临渭区紧紧围绕残疾人精准脱贫工作,主抓三个一批,即补贴一批,全年为全区残疾人补贴生活和重度护理资金两千余万元,二是产业带动一批,即通过开展产业技能的培训,让残疾人能够自立自强,自主创业、三是帮扶一批,即给残疾人发放补助器具来帮扶一批,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早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临渭区残联理事长 王安院: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关爱残疾人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重要体现,今年还重点在残疾人的精准康复、对一些孤寡或者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是通过家庭托养或者是集中托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这里,我也呼吁全社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都能够参与到残疾人的精准脱贫工作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早日脱贫。
编辑: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