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网

陕西渭南网络电视台

官道镇武赵村:村庄美丽 村风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7-04-05 17:08:18

记者:陈轩 孙盼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官道镇武赵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变了农村旧貌,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家风家训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的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村庄美丽、村民富裕、环境和谐。

这个正在下棋的人叫武化民,是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最近气温回升,春光明媚,在环境优美的村部广场上,他和村里的几个老伙计摆开一副象棋,杀的难分难解。说起村里现在的风气,武化民告诉记者,那可比以前好得不止一倍。

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 武化民:我村这风气现在确实是十分的好,邻里和睦,偷盗什么现象都没有了,文化生活也好了,现在这跳跳广场舞啊,还有这锣鼓队啊,吵架的很少,打牌的也很少。

对村子的变化感到高兴的不止武化民一人,2015年开始,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武赵村开始打造美丽乡村,村两委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五条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在“以业为基”和“以文为魂”方面加大了力度,村里要求有技术有能力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建立了共产党员冬枣示范棚,带动未富群众发展冬枣产业致富,目前,全村因地制宜建成了设施冬枣1200亩,靠发展冬枣产业,每户村民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不少村民家里还购置了小汽车等高档消费品。

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 武化民:经济收入好,人也好,人心情都好,比以前好几倍呢。

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 韩笑兰:吃的又好,都有钱了,吃得好,啥都好,环境也好了。

官道镇武赵村党支部书记 刘新法:如果村里的发展是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就更谈不上文明建设。

生活富起来后,村子美起来了,如何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提升,让村里的民风更加淳朴、让村庄变得更加和谐自然就成为了村两委的必修课,为此,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和村民自乐班,把村民的农闲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实现了村民从农闲时围着牌桌子转到走进广场唱起来跳起来的转变。

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 韩笑兰:我一天都在这转呢,天黑了人家都在这跳舞呢,环境好,心情也好。

记者 孙盼:在我们今天的采访中,当问及到对村子的评价时,我们从村民口中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村里环境卫生的干净上,也体现在村风民风的淳朴和谐上,我转了一圈,发现像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是遍布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直以来,武赵村都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普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如今,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小孩,都已经将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了自觉行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倍加珍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官道镇武赵村村民武鹏就是众多回乡创业人群中的一个代表,前几年,他一直在西安和南方城市打工,离家远花销又大,而且照顾不了家是他们这些在外打工人员内心的一块通病,去年回家省亲时,武鹏发现村里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而且村里的冬枣产业前景光明,他算了一笔账,在外辛苦打拼一年还不如在家种两棚冬枣,再说回家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民 武鹏:回到家里,收入也不错,生活也很充实,民风也比较朴实,邻里之间的气氛也比较和谐,所以回到家乡的感觉很好。

目前,武赵村已经发展大棚冬枣1200亩,每户村民每年平均能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武赵村以“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依托农家书屋、村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道德讲堂、村史馆等硬件设施,开展了“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家风家训进万家”、“建设文化一条街”、“ 村善行义举榜”等系列评比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组织,积极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进了武赵的发展和建设,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和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称号。

编辑:临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