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人大: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渭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渭南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我市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今天播出第四篇《潼关县人大: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在潼关县,人大代表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们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通过一件件小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近日,代字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场聚焦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整治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代表建议交办会议正在进行。会议中,代表们就群众反馈的农作物秸秆处理、垃圾箱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代表建议交办会,每个月都会准时举行,通过集中交办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代表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办理实效。
代字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马頔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共收集各站督办的事件15件,现已解决14件,剩余一件也已按要求转办上去。”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代表们的高效工作和务实态度。
一个月前,人大代表祁明亮在会议上汇报了上北头村群众面临的供水难问题。一个月后,该村家家户户已经通上了新的水管,饮用上了干净的水。这一变化得益于祁明亮的迅速行动和积极协调。
面对供水难题,祁明亮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排查检修,并在村级联络站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及时将问题反映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经镇人大主席团协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先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从工程动工到主管道全部铺设完毕,再到试水通过正常供水,短短二十天左右就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
村民郭康宁对此深有感触:“这一次自来水工程通水了,我心里很高兴。看到村上的人大代表叫来的施工队,他们特别负责任,人都不离现场,施工队加班加点赶工。”
在太要镇欧家城村,51岁的王学宝因脑梗导致二级残疾,生活陷入困境。太要镇欧家城村党委书记、人大代表司四文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络残联、医生,上门入户服务,帮助王学宝办理残疾证,使他每月能获得200元补贴。这一举动让王学宝及其家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王学宝的姐姐王宏丽告诉记者:“那天他们到这里来,进门就给王学宝量血压、做全身检查。多亏了司四文的帮忙和惦记,现在学宝能说话了。”
司四文有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着他每次走访和每一位村民的需求。8年人大代表生涯中,他一共记录了25本日记,每一本都承载着他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他的带领下,村联络站定期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并创新开展“巷子议事会”,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等方面开展议事活动,真正做到了民情、民声、民心、民主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目前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已建立并提档升级了全县5个镇(街)中心联络站和28个村(社区)联络站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同时,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积极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延展联络站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高度重视代表闭会期间建议的办理工作,将其作为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参加管理地方各项事务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办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工作制度,潼关县使代表建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24年前三季度,各联络站共征集、形成代表意见建议85件,其中83件转镇街办理,2件代表建议由县人大办转县政府办理,实现了代表“全天候”履职。
潼关县人大代表们履职尽责,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他们的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潼关县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未来,潼关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和信赖。
记者:葛祖钰、高维斯佳
编辑:李智
初审:刘莹
终审:周新宏
编辑:葛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