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县市》2023“最美医生”刘永生:做群众的希望和依靠
在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有这样一个身影村民们十分熟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看病需要,他就会出现,被四里八乡的人亲切地称为“村里的120”,他就是乡村医生刘永生。不久前,刘永生荣获中宣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2023年“最美医生”称号,他用47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初心。
2023年“最美医生” 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 乡村医生 刘永生:“吸气,咳嗽,再吸气,就是这两边,腰扭了……”
早上八点,我们来到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64岁的村医刘永生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记者:“这两天咱村民来看病大多数是什么情况?”
刘永生:“一个最多是花椒过敏,再就是腰腿疼的人多,颈椎疼的人多,我就用手法复位,刮个痧,拔个罐,百分之八十都能缓解。”
寺角营村几乎家家种植花椒,最近采摘花椒让一些村民身体不同程度地损伤,因为农活紧,老乡们想尽快恢复,看诊拿药的人就多了起来。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已经是下午1点半了,还没吃上几口饭,刘永生就接到了村民要求出诊的电话。
刘永生:“在,行,我马上就来……”
挂断电话,刘永生一刻也不敢耽误,收拾好医疗箱就出发了。
记者:“这个病人是啥情况?”
刘永生:“这个病人我听说是个破伤风,在医院找不到床位,先叫我给急救一下。”
在车上,刘永生的手机时不时响起,多数都是患者打来找他看病的。
记者:“你现在心里也比较着急。”
刘永生:“急么。我肯定急,这有病人了后,我心就全部都到病人身上,慢性病它是可以等的,哪个(病情)急先要顾哪个。”
距离潼关县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寺角营村有1000多户,需要刘永生出诊的大多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经过十几分钟的针灸治疗,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刘永生嘱咐好家属后,又匆忙赶往下一位需要治疗的村民家中。
记者:“出诊的频次高不高?”
刘永生:“有一天可没一个(病人),有一天可五六趟,病人是没有时间。”
记者:“最远的有多少公里?”
刘永生:“有跑二三十(公)里,不管是天晴天阴,像这路都得走。病人叫,你必须到。”
记者:“不管在什么地方?”
刘永生:“不管在啥地方,只要有人叫,你就要去。”
65岁的姚冬芳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梗等多种疾病,最严重的时候走路都困难,刘永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很明显。
潼关县秦东镇港口社区村民 姚冬芳:“我这常年药不停,针不停,我就相信他。他客气地叫我姐,态度好,有钱给他,没钱了就有了再给。”
在乡亲们眼中,刘永生就是“村里的120”,随叫随到。过硬的医术、诚恳热情的服务,让他在一次又一次地出诊中获得了大家的信任。
潼关县桐峪镇上善村村民 刘来娃:“打电话就来了,前天晚上来都12点多了,真正是好大夫,好大夫,千方百计想看好病。”
2023“最美医生” 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 乡村医生 刘永生:“我在村上,不仅仅是个医生,更是群众的希望跟依靠。老百姓需要啥,我就去学啥,用我最精湛的医术,给病人把病治好了。”
正是凭着这股坚定的信念,47年来刘永生边看病、边学习、冒着中毒危险亲身体验上百味中草药,自费参加各种培训,治疗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效果显著,十里八乡的患者慕名而来。
潼关县太要镇南巡村村民 尹第:“专门过来找他,再就是这个医生态度好,我说这就跟我的救命稻草一样。”
2023年“最美医生”刘永生的儿子 刘博:“父亲确实是一个很大爱的人,有病人来,他不懂的(病情),他都把病人亲自要送到县医院,咱周边的医生没有这样。”
在刘永生的感染下,刘博也成了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孙女上大学也选择就读医学专业。
2023年“最美医生”刘永生的儿子 刘博:“父亲经常跟我说你的医术高低先不说,医德一定要好。所以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扎根基层,练好本领,要老百姓尽量小病不出村,守护好这片地方。”
为了让乡亲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刘永生把家就安在了村卫生室旁边,垫付医疗费更是常有的事。47年里,刘永生服务群众15万人次,他也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刘永生:“变化太大了,以前是一个药箱,一把伞,一双布鞋路上赶,简陋的卫生室,现在到咱这五室分开(标准化卫生室),这都是咱党的政策,给咱农村医疗事业不断投入,不断加大,现在咱这村民在家门口把病就看了。”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啥?”
刘永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预防搞好,不能病人越看越多,一定病人越看越少,只要我做到这,我就觉得我内心无悔了。”
记者:陕西台 编辑:徐军
稿件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路雅
复审:李苗
终审:赵永彬
编辑: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