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东秦|潼关县:深化“三个年” 立生态 强产业 兴文旅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4月25日上午,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潼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王世辉就潼关县“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谱写潼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据王世辉介绍,潼关县预计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 18.28亿元,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8亿元,增长19.3%。今年,潼关县将重点抓好四个经济、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绿色发展、作风能力五个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四个经济,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汇能有色项目,建成西北首家金精矿粉现货交易服务中心 (潼交中心);建成总投资16亿元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聚泰新能源储能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国能农光互补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新型储能基地项目;全力推进两大旅游体系建设,积极争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肉夹馍食品工业聚集区建设,形成潼关小吃“总部”经济。实施软籽石榴标准化厂房、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等项目,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

持续提升开放经济。潼交中心入驻企业8家,一季度完成有色金属贸易交易量5.2万吨,实现交易额9.5亿元。2022年中陕核钼业公司钼制品出口贸易9915万元,一季度聚泰新材料出口贸易6118万元。推动肉夹馍产业对外突围,出口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字经济三年发展规划,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转化。加快实现5G网络主城区全覆盖,推进5G在消费、教育、医疗、农业、交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推广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扩大网商数量规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力争网络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市场主体增长8%以上;支持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标准化仓储、新区大道等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吸引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补短板项目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建设黄金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美食文化街区。力争金银饰品年贸易额突破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

聚焦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加大项目策划。包装一批“带动性强、投资效用明显、利税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做好“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截至目前,2023年第一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26个,第二批通过审核28个,通过数量、发行数量和储备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抓好服务保障。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指标,推行项目手续办理“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制度,截至目前,2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全部办结,力争县级重点项目手续6月底前全部办结。

狠抓项目开工。24个市级重点项目一季度实现全部开工,入库纳统21个;引黄上源、第二人民医院、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场、游泳馆、“两馆一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年底可建成投用。

全力招商引资。依托全县9支产业招商小组,围绕黄金全产业链、肉夹馍全业态、旅游全域发展思路,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目前,与厦门建发集团、陕西交控集团、中青旅、中亚陕西商会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83亿元。

聚焦营商环境,构筑经济复苏新支撑

突破一批短板弱项。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超过80%,数据归集率达到 90%。加大信贷融资、人才帮扶、降低成本、政府投资项目民营企业家参与度、政策“免审即享”等方面支持,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完善一批改革举措。在工业园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获得用水时间压减到6个工作日,无外线施工获得用气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畅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发挥市12345 营商环境“企盼渭来”热线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权益保护水平。

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行“一窗综合受理”模式。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30个工作日。企业年均纳税时间压减到65个小时。“交地即交证”新模式全面推广。加速提升潼关在秦创原平台入库企业数量,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

聚焦绿色发展,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扎实做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加大《条例》宣传,推动“峪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警长制”“网格长制”协同发力。实施秦岭生态保护站、矿山安防体系建设等项目,推进“数字秦岭”实战应用,全面开启“智慧护山”新模式。

扎实做好黄河生态守卫者。统筹做好“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利用、水文化”等工作;加快实施黄河南岸湿地多样性修复、沿黄生态廊道等项目,打造成“生态+”湿地打卡休闲观光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有效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碳行动。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推进企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开展全民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聚焦作风能力,锤炼队伍素质新提升

扎实组织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梳理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对既有工作制度机制进行查漏补缺。持续深入向“四风”问题开刀,从制度发力,强化长效机制。全面践行“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韧劲和执行力,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建立一支经得起时间、群众和历史检验,堪当重任的优良队伍,为全年各项工作奠定良好开局,为谱写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基础、积蓄动能。

记者:刘欣

编辑:视听中心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