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潼关黄河老腔再登央视!
近日,
渭南市潼关县黄河老腔再登央视!
古老的摇滚乐黄河老腔
在央视戏曲频道
《一鸣惊人》录播室亮相,
一场展现黄河气势恢弘、
曲调婉转悠的《黄河谣》
在铿锵激越的打鼓声中拉开序幕。
渭南市潼关县黄河老腔应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CCTV-11)《一鸣惊人》栏目。
潼关黄河老腔全体演职人员
全情投入,精心排练,
努力提升节目观赏性和艺术性,
力争在《一鸣惊人》栏目中
真正“一鸣惊人”!
用更高的艺术水准、
最佳的表演状态,
呈现黄河老腔非遗文化的
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
录制当天,
黄河老腔全体演员
带着道具各就各位
老艺人们宽音大嗓、慷慨粗狂,
精湛的演技征服了现场的评委们。
全体评委一致亮灯,晋级成功!
录制结束后,潼关黄河老腔演职人员激动地说到:“晋级成功后,我们全体人员会全力以赴的排练更多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节目,争取在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中真正的“一鸣惊人”,把我们潼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展现黄河老腔的非遗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
黄河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目,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同时,它也是一种起源于黄河船工号子的说唱艺术,是以古代黄河纤夫拉纤曳船号子演变出的一种赋含秦风秦韵、充满乡土气息的独特戏种。
潼关黄河老腔最初诞生于潼关县公庄村,村庄位于黄渭二河之滨,这里航运繁忙,船工云集,曳船号子声此起彼伏、响遏行云。村庄里的百姓们常年受到曳船号子的熏陶,以此为基础,吸收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一人主唱、众人帮腔、多人合作的说唱艺术,说唱形式颇似曳船时一人高吼号子、众纤夫齐声应喝一般。
黄河老腔2017年被纳入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潼关黄河老腔作为
黄河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
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
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典范,
更是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天下黄河十八弯,
宁夏一弯到潼关……”
一声呐喊,千古豪情。
粗犷豪放、铿锵激昂的“黄河号子”,
苍劲、悲壮、磅礴……
把陕西人的刚强和豪迈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来渭南一趟,
一定要到潼关感受黄河老腔的无限魅力!
(来源:潼关县委宣传部)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