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义务教育这十年

2023-01-10 10:17:03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优化学校布局,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管理,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并满足了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优化布局,均衡发展显成效

2012年起,潼关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农村初中学生进城上学工程。2014年8月,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四知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潼关县各镇中心小学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办寄宿制学校。潼关县先后撤并中小学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42所减少到目前的22所。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潼关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实现了“初中进城办学、县城小学区域分布、每个镇设置1所中心小学、重点村补充设置教学点”的学校布局目标。

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程。建立初中教育联盟和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近年来,潼关县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在城区先后建成潼关县实验小学、城北小学、添景苑学校、岳渎小学,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有效扩大和优化。2018年,潼关县投资455万元,对5所农村学校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2019年,投资200万元,对潼关县城关镇北极小学、太要镇陈家城小学、城关镇文川小学、代字营镇万家岭小学4所学校的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2020年,投资70万元改造8所学校旱厕,彻底消除了义务教育学校旱厕。2021年,潼关县在秦东镇启动滨河小学建设项目,2022年9月投入使用。2014年起,实施潼关县中小学校“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起,构建了4所初中组成的教育联盟1个,城区小学和5所农村乡镇小学组成的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5个,形成了学校管理一体化、教育科研一体化、精准帮扶一体化、学生交流一体化及督导考核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学校发展新模式,推动共同体学校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进。潼关县义务教育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均衡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落实保障机制 教育惠民暖人心

潼关县先后出台了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1+8”系列文件(“1+8”系列文件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8个配套实施文件),明确了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步骤,为潼关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把保障教育经费支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义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2016年,潼关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21年,潼关县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各义务段学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积极实施教育惠民工程。2014年,投资700余万元,购置了21辆校车,率先在渭南市开通了农村学校免费校车,为2200余名学生及幼儿上下学提供乘车服务;2015年,在潼关县中小学实行食堂供餐和营养加餐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率先在渭南市实施营养餐工程全覆盖;2016年,投资700余万元,为全县农村15所学校,安装取暖设施,免费供暖;2018年,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通过壹基金净水计划,为潼关县20所学校安装了免费饮水设备。潼关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设施更加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潼关县教科系统“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主题演讲赛

潼关县教科系统“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主题演讲赛

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增活力

2012年,潼关县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7%,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为57%。到2021年底,潼关县共有义务教育段教师1229人。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6.7%,义务段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明显提升。潼关县先后实施了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无校籍”管理、“校长职级制”等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激发了潼关县教师队伍活力。

潼关县不断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县中小学教师聘用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根据需求岗位聘用教师,教师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岗位,双方自愿便可签订聘用合同;由潼关县教育科技局统一设置岗位,统一工作量标准,统一聘用程序,统一时间任务。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了师资力量的科学、高效、均衡配备。同时,潼关县积极推进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依据“县管校聘”方案,由潼关县教育科技局统一设岗,包联教师兼顾上好本校和包联校的课程,对潼关县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采用大学区包联,实行单独考核,“走教”教师采用“联合考核”,其中本校考核占60%,包联学校考核占40%;从2016年开始对“走教”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并在职称晋升及评优树模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摘掉了校长头上的“官帽子”,校长职级待遇提高了,办学自主权更大了,让中小学校长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强化管理,教学质量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潼关县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内部科学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在德育工作中,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潼关县义务段学校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形成“开学第一课”、升国旗仪式等一批有效德育工作载体,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大力推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提升趋势,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在课堂教学上,潼关县教育科技局出台了《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高效课堂工作指导小组,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规律和方法,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各校已形成了独立完备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实施完成了城区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和校园网站建设工程,建成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服务,潼关县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潼关县义务段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特色校、示范校创建工作,使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潼关县先后创建31所单项示范校,其中德育示范校3所、高效课堂示范校3所、艺术示范校2所,有力地推动了潼关县教育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潼关县教育系统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并立足实际,主动作为,通过加强五项管理,强化学生睡眠、手机、读物、考试、体质管理和网络游戏治理,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切实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潼关县教育系统落实“创争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三名+”建设,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实施教育六大工程,潼关县教育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潼关义务教育十年的改革发展,一路艰辛、一路高歌、一路奋进、一路辉煌。我们相信,潼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将更加广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将更加丰盈!

作者:郭建鹏

来源: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

编辑: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