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做示范 最美秦东走在前(一)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林下“套种”实现“双收益”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潼关县秦东镇积极引导辖区各地因地制宜促进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秦东镇寺角营村就在新发展的软籽石榴园里做起了文章,林下套种让村民和集体经济实现了双收益。

记者:这两天早上是不是上工比较早?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刘军启:这两天早上都是七点就开始上工了,最近天气有点热。

记者:一天大概上工多长时间?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刘军启:正常就是八个小时。

记者:这几天灌溉呢?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刘军启:灌溉正常就是早上七点开始到下午七点。

刘师傅介绍,这里是寺角营村的千亩软籽石榴基地,园区刚建立他就在这里务工,正在灌溉的这块地是园区的一部分,等灌溉完这里马上就要套种花生,而对面的一片软籽石榴园前几天已经种植了药材。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副主任 刘军正:套种的一个是丹参,一个是红参,今年套种这两个。

记者:这两个效益怎么样?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副主任 刘军正:效益很好,到人家那地方去考察,一亩地能达到一万元左右。

据了解,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黄金桃、软籽石榴、牲畜养殖、果蔬大棚“一园四产”的产业格局,为积极响应潼关县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软籽石榴的号召,去年在秦东镇的统一规划下,寺角营村在原有软籽石榴园的基础上再发展软籽石榴500多亩,现在软籽石榴总面积达到了一千余亩。由于新栽园还没有达到盛果期,如何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村里多方考察之后决定发展林下套种模式。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党委书记 郑平喜:第一个是软籽石榴今年是初结果,要老百姓在自己田间地头能打工挣钱,再一方面搞林下种植,林下种植地有一定收入,销售这一方面,花生有人来收购,最重要的是种植这几百亩药材,药材是订单收购,咱极力发展林下种植,既能带动老百姓,又能壮大集体经济。

潼关县寺角营村 副主任 刘军正:去年种的花生很好,一亩地达到了八百多斤,花生去年销售到山东那边了,一亩地卖2400元。

目前寺角营村在新栽软籽石榴园套种的花生药材已见效益,灌溉完马上要进行第二茬花生种植,药材头茬种植的地黄已经在前一段时间收获,亩均收益近万元。由于地黄属性原因,不易重茬,园区二茬药材选择了丹参和红参,都属于订单种植,销路也不用发愁。这样一来药材花生的效益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多了一份助力,集体经济壮大了务工量也随之增加,为村民家门口增收提供了不少便利。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副主任 刘军正:咱们用工大部分是本村人,有的人年龄在60岁了,家里有老的、有小的,离不开屋里,咱现在都用的这些人,用工最高峰达到20多人,一般就是锄草、打药、修剪树。

记者:工费你们这咋结算?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刘军启:我们分男女结算,男的一般就是(每天)一百元,女的就是七八十块钱。

记者:在家门口上班是不是更方便些?

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 村民 刘军启:就是方便,有活的时候电话一打,哪天干活在啥地方,都来了。

新栽园土地充分利用,套种药材集体经济增加了收益,集体经济的向好又带动了剩余劳动力就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我们看到潼关县秦东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没有固守套路,而是因地施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也一定会更好的助力秦东镇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