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县市》 潼关:让青年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强有力保障。近年来,潼关县通过加大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培训、强化用人政策扶持,吸引众多实干作为的青年科技人才返乡创业,依托“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不仅留住了青年人才,也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红利”。
潼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刘 媛: “大家看一下,我这棚里边满满的羊肚菌,一个个像个小可爱一样。在我身后满满的都是我们羊肚菌的这个种植,你可以看一下我们羊肚菌的品质。”
这几天,正值羊肚菌采收期,只要一有时间,潼关县电商新农人刘媛就会来到寺角营村,实地带货直播,为村上羊肚菌做宣传。80后的刘媛是寺角营村2017年“牵手”的村合伙人,4年多来,思维活跃的她与村上采取联合发展的模式,建起了25个现代农业设施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品种10余种,并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销售网络,实现了年100余万元的销售额。2021年年底,她和村干部又改变思路,调整结构,瞅准新市场,开始发展新的羊肚菌产业。
潼关县寺角营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 郑平喜:“因为年轻人在懂技术和懂管理,再一个还有懂销售这一方面上都有一定的长处,所以我村上在发展产业也罢,在发展企业也罢,大部分都是用这年轻人来给我村上来做建议、起指导,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年轻人的思路,去开拓创新发展产业,去把乡村振兴这一块做的更好做的更大。”
截至目前,寺角营村集体产业已经发展了生猪养殖、日光温室大棚、软籽石榴、林下肉鸡养殖以及光伏和风力发电等多个产业,80、90后青年人才成了主力之一,每年为村上创造的集体收益就可达600余万元,创出了“以才生财”的循环智慧经济之路。
潼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刘 媛:“我会充分将‘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销售,互联网+种植’发挥到淋漓尽致,种出好产品。后续我们会继续延伸到加工业,将我们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这个我们当地的特色销全国各地,为乡村振兴加油,为乡村振兴助力。”
同样为乡村振兴助力的还有90后的王硕。他是潼关县最年轻的省级高级职业农民,现任潼关县金桥牧业有限公司经理。王硕一直在致力研究软籽石榴种植新技术。他研发的“主杆分层型”树型管理法,因为通风透光,优果率高的优势,已经在全县各产业园得到推广。种了三年多石榴的村民许榜牛,就是跟着王硕学习新技术,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潼关县城关街道屯丰村村民 许榜牛: “刚开始那树都按不下,结的果子都小,经过他这多层面的(技术)以后,果子也大了。这一年比一年效果好,头一年下来等于收入1万多块钱,第二年下来就收入2万多块钱,再第三年下来就将近5万块钱。”
省级高级职业农民 潼关县金桥牧业有限公司经理 王硕:“我以后还要不断地学习,把先进文化理念先进的种植技术,应用到潼关软籽石榴产业发展中来,积极地做好服务员、技术员、销售员、宣传员,为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新思想、新技术、新经验、新资本,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乡村发展“朝气蓬勃”。近年来,潼关县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通过加大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培训、强化用人政策扶持、制定利润分配激励机制、“人才联谊”等多种方式,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外界能人团队进村投资,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目前,全县共累计培养各类农村实用青年人才130余名,建立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站8个,创办家庭农场147个,领办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146个,有效带动了农业经济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 魏荣 编辑:徐军
稿件来源: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佳雨
审核:李苗
终审:赵永彬
编辑:直通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