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行时》持续抓好生态保护 绿水青山展笑颜
为实现渭南境内生态环境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近年来,潼关、蒲城、韩城等地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治理露天采石矿山,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麻峪是潼关县南依秦岭的7条主峪道之一,位于潼关县太要镇西南3公里处,森林覆盖率45%,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潼关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峪道内植被丰富茂密,绿水青山笑颜越加绽放。
潼关县太要镇老虎城村保洁员 李水娥:“你看现在这山清水秀的,这水都是清清的,就是欢迎大家到我麻峪口这耍来。”
近年来,潼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先后投资6亿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无主尾矿库治理以及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和数字秦岭工程等,恢复林地、耕地、建设用地2063亩,治理矿区面积14.9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切实将潼关“绿水青山”转化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潼关县太要镇武装部长 贾明明:“我们太要镇要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动员村级网格力量,将保洁工作机制进一步延伸至峪道内部,确保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常抓常管,同时结合植树造林活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同样为守住“绿水青山”不懈奋斗的还有蒲城县,近年来,蒲城县克服坡度陡、土壤薄的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难题,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在当地桥山山脉关停石渣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现场记者看到,石山处处遍布着精心修整的痕迹,一道从山坳中伸出的沟壑郁郁葱葱,一道道山脊修成的鱼鳞坑柏树成林。
蒲城县林业局项目股股长 杨祎:“面对立地条件差,我们采用科学的分类方式,机械上不去的人工上,人工上不去的骡马上,骡马上不去的我们采用索道或者漏斗等形式让植物所需要的土石运往山上,努力把蒲城县的山变得更绿,天变得更蓝。”
在山坡变绿的同时,蒲城县还按照“花冠戴帽、绿带缠腰、经济林作裙”的立体绿化模式,坚持造林与造景结合,截至目前,蒲城县已累计治理大小石窟20余个,治理面积4200亩,占全县采石退出区总面积的70%以上;完成以“四陵四山”为主的困难立地造林2.6万亩,基本实现唐桥陵、唐泰陵、唐景陵山体绿化全覆盖。
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村民 闫文财:“我就是山底下人,以前这都是石头山,荒山,都没人来的山,现在一搞绿化,风景也好了,村里人也在这乘凉,以后树长大了,比旅游景点还好。”
近年来,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中,韩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抢抓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建成72公里生态宣传廊道,并制定实施了巡护计划和空中监测等方案,全面掌握了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律等情况。同时以“保卫黄河 守望星空”为统领,以“绿盾”专项行动为抓手,整改问题46处,拆除违建3万余平方米,治理恢复生态10处,有效遏制生态破坏行为。截至目前,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3%,褐马鸡种群数量2000余只,分布密度和数量都居于全国显著的地位。
韩城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主任 刘军:“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守护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把保护区真正建成老百姓心中的‘金山银山’。”
潼关融媒:魏荣 刘娜 蒲城融媒:张帆 武瑜 韩城台:孙博 杜凯祥 编辑:徐军
编辑:王路雅
审核:李苗
终审:赵永彬
编辑:直通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