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秦东镇:非遗项目进景区 文旅融合促发展
(记者:显辉 通讯员:马玮玲)近年来,潼关县秦东镇在推进全域旅游中,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通过“非遗研学进景区、非遗演艺进景区、非遗美食进景区”三种路径,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新的增长极。
非遗研学进景区,文旅融合促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秦东镇古渡坊景区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1332平方米,两层仿明清建筑--关西书院,书院内设有象棋和围棋室、学堂、乐坊、餐厅和学员宿舍。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老腔研学基地。两年来共举办研学活动8期,接待省内外中小学生及家长1600余人。老腔研学基地培训秦东中心幼儿园幼儿老腔50余人,中心幼儿园选拔的11名幼儿参加陕西省第二届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示,2020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使非遗文化传承在秦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光彩。
非遗演艺进景区,文旅融合促发展
为了深入推进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近年来,秦东镇在辖区各景区,利用传统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丰收节、等节庆日、多次组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战船、背芯子、踩高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潼锣鼓、女子腰鼓、跑旱船、背花锣、扭秧歌等,开展非遗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进景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看。每个节目均由传承人主创或主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了秦东镇近年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非遗美食进景区,文旅融合促发展
秦东镇在加大重点示范镇景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在各个景区,实施优惠政策,将县域内非遗美食引进景区各门店,让游客们来到秦东镇享受文旅和非遗融合的一道文化饕餮盛宴。非遗传承人以潼关特色小吃为主的美食,美食非遗项目现场制作,肉夹馍、鸭片汤、八大碗、鲶鱼汤、港口卤肉、二肖湾酱菜等特色美食门前,游客排起长队购买品尝,满足游客们舌尖上诱惑。目前,潼关肉夹馍不仅在潼关可以吃到,而且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潼关肉夹馍连锁店已达数百家之多,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潼关美食的味道,更是从一个侧面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浓浓的味道。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风格独具的非遗美食,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让潼关更加声名远扬。
(港口文兰卤肉)
(肉夹馍)
(鸭片汤)
(鲶鱼汤)
(酱菜)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唐蓉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