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县市》潼关:巩固脱贫成效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魏荣 倪超 利华 闫丹)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脱贫摘帽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仍是关键。潼关县以种养业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持方式,鼓励个人自主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实现了户有固定产业村有主导产业,群众稳步脱贫持续增收,还在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冬闲人不闲”,每天一大早,潼关县代字营镇瀵兴村村民胡敏玲就开始在自家养殖场忙活起来。近年来,她依托当地自主发展产业补贴、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扶贫好政策,5年时间里,从养殖4头肉牛发展到现在20多头,胡敏玲也从曾经的贫困户“变身”为现在的养牛专业户、全市“脱贫之星”,发展养牛的信心越来越大。
潼关县代字营镇瀵兴村村民 胡敏玲:“繁殖了十来个牛娃,也就是22(头),明年(2021年)时候再下的牛娃就可以卖了,也就越来越好。”
不仅仅是胡敏玲,目前瀵兴村全村153户脱贫户共自主发展种植产业205亩,养殖产业7户,享受自主发展产业补助累计11.65万元。
潼关县代字营镇瀵兴村干部 高雷锋:“自主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我们贫困户脱贫后的致富途径,确保了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除了发展畜牧养殖外,潼关县还因地制宜扩大软籽石榴特色种植产业。城关街道庆丰村置身岳渎阁景区、农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可原先只着眼于把扶贫产业资金投入到企业托管中,集体收入只能靠固定分红。2019年村上改革思路,借助周边农业园区成熟的技术、销售等条件,种植软籽石榴发展壮大集体产业。建起的产业园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固定的劳务岗位,2020年靠零星挂果增收了1万多元,为改善提升全村基础设施、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挣下了“资本”,也提升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底气。
潼关县城关街道庆丰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 刘犬宁:“把这个石榴(产业)做好,保障咱村里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50万没问题,把这个集体经济更加壮大起来,向工业、旅游业在这方面再扩展思路,再发展产业。”
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成效,潼关县以种养业为基础,采取自主发展补助、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确保产业帮扶力度不松懈。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共累计投入资金10771.18万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50个,重点培育建立岳渎石榴、永丰塬肉夹馍、古渡坊旅游、全县优质花椒四大扶贫产业基地,实现了1831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中长产业扶持全覆盖,让受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
潼关县代字营镇南头村干部 孙青华:“会大大提高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为以后群众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在乡村振兴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稿件来源: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军 李辉
审核:李苗
终审:赵永彬
编辑:直通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