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小香菇撑起群众“幸福伞”

发布时间:2025-01-21 07:28:59

采摘香菇  记者 赵倩茹 摄

眼下正是大棚香菇的采收旺季,1月15日,记者来到蒲城县罕井镇北白堤村的“联合党委+”食用菌基地。一进大棚,看到菇农们正在忙碌采摘,随后将香菇进行装筐、打包。

“这些已经采摘装袋的香菇,将送到附近的集市进行售卖。还有一部分香菇经过处理后成为干菇,将发往福建、浙江、河南等地进行销售。”村党总支书记马保民指着已经打包好的香菇告诉记者。

香菇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的温度是20~24摄氏度,因此每逢夏季,罕井镇的香菇产出就处于停滞状态。为解决香菇季节性产出的问题,2022年,村党委经多方考察并筛选后,引进了可以适应季节性高温的“灵仙1号”和“湖北10号”两个夏菇品种。罕井镇靠近北部山区,特别适合夏菇生长,夏菇采摘期为5—8月,正好填补了普通香菇的市场空档,市场上也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在占地约300亩的菌棚中,养菌棚有36个,出菇棚有180多个,年产量40多万斤。“一个菌棒能产1斤左右的香菇,批发价为每公斤10元,整体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马保民说。

香菇品质的好坏,和菌棒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罕井镇紧抓产业致富,将苹果、香菇、金银花和黄芩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打造“香菇、苹果两张名片,果菇联姻循环利用发展”的思路,利用废旧的苹果树木屑和麸皮为香菇提供养分,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罕井镇的香菇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农户增收。据统计,目前,罕井镇建有11个香菇产业园,带动全镇200余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罕井镇党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当地香菇产业支持帮扶,通过“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适度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家庭香菇种植,进一步扩大香菇产业规模,把食用菌作为当地“拳头”产业,有效形成产业四季不断档的良好发展态势,用小香菇撑起群众的“幸福伞”,让食用菌小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记者 赵倩茹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