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 渭南行动(五)】玉米增密度提单产 “农技”助力秋粮丰收

2022-09-20 11:03:07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近日,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对渭南市秋粮玉米进行现场测产,那么我市的夏玉米和春玉米总体产量表现如何?接下来我们到测产现场去看看。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站站长 薛源清:咱今天所在的地方是蒲城县椿林镇兴林村一个夏玉米高产示范田,今天是按照省厅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这一片高产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

一到地头专家们分工有序就对这片示范田开始进行测产。据了解,蒲城县的这片高质高效示范田由椿林镇兴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县级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村支书告诉我们村上从去年建立示范田以来小麦亩产增收100公斤,看这玉米长势应该不会差。

蒲城县椿林镇兴林村 党支部书记 白军平:产量肯定比各户管理的产量要高,群众省事,增收增产,就是这么个好处,根据目前这种管理方式,咱兴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后会对群众宣传这种模式。

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曹瑜:蒲城县2022年建设小麦玉米质量提升示范田5万亩,主要应用了优选耐密品种,提高播种密度,使用缓控释肥料,一喷多促病虫害绿色防控四项技术,通过前期对全县夏玉米测产,示范田较常规田块亩增产15%左右。

所以在蒲城小麦玉米播种质量提升项目中,这里主要突出一增三改技术,采取增密度,改土增肥、改品种、改生产方式,那么当天测产的夏玉米结果如何呢?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站站长 薛源清:示范田平均亩穗数 5715.6个,平均穗粒数是524.8粒,百粒重按照品种审定结果29.5克计算,平均亩产752.1公斤。

在蒲城的夏玉米测产田块“一增三改”技术让玉米的增产表现明显,那么在澄城县的春玉米表现如何呢?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站站长 薛源清: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澄城县赵庄镇杨家陇村的一个种粮大户的春玉米示范田,现在测产正式开始。

在澄城县测产的这片示范田就是这位杨俊峰师傅种植的,他种地种了一辈子,从几亩到几十亩,对土地是无比热爱,去年在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他一口气种了一千亩地,他对测产也很有信心,因为他的千亩田全部采用了增密度提单产5335集成技术。

澄城县赵庄镇杨家陇村 村民 杨俊峰:这把以前的深松、旋地、播种、镇压,现在一次性就过去了,省一些工序,最起码一亩地省一百块钱,这是关键的。

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站站长 刘晓花:5335技术我们实行了六统一,统一良种、统一密度、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化,苗期我们用了苗期化除,后期我们用了一喷多促关键技术。

据了解,为提升玉米单产水平,推动粮食绿色发展,澄城农技中心摒弃了之前的地膜玉米栽植模式,以增密度为核心,探索出5335玉米种植技术,通过几年发展,今年澄城县玉米5335技术核心示范区达到了4万亩,辐射带动13万亩,引领全县30多万亩玉米朝着增密度方向发展。

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副主任 刘王涛:地膜玉米虽然能高产,但它有残留有污染,咱们用5335技术替代了地膜玉米,它产量不减,产量还有增加,还没有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省时节工。核心示范区目前上吨田块今年很普遍,再就是辐射田块基本能达到1500斤以上。

那么澄城县今年的春玉米示范田表现如何呢?专家组经过综合评定给出了结果。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站站长 薛源清: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示范田平均亩穗数是4295.5穗,穗粒数是681.3粒,百粒重36.7克,平均亩产是912.9公斤。

调查显示,今年全市秋粮在遭受长时间高温干旱的不利自然条件下,通过推广增密度、“一喷多促”技术措施,全市秋粮再获丰收,单产较上年增产7.53%,总产较上年增产14.05%,玉米增密度核心示范区达到了34.31万亩,辐射带动127.3万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增密度提单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秋粮丰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全市农技系统将继续发挥好农技人员的科技优势,分县包区做好田间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我市粮食生产持续向好发展。

此次测产持续两天,通过对示范田玉米测产,为我市农业部门更好掌握粮食生产形势,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撑,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粮食安全的保障。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