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尧山镇:党支部+产业“蒸蒸日上” 手工馍厂红火忙碌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个区、县、镇都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进而更好的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今天咱们就去蒲城县尧山镇看看六合村的手工馍厂是如何利用党支部+的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

这里是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手工馍加工厂,一走进生产车间,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车间的工人正在手工揉制酵面馒头,手法娴熟干净利落,一个个面团经过工人们的揉制就变成了一个个饱满光滑的馒头面胚。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 村民 党小玲:蒸了十几年馍了有这技术,几下子就是一个馍,你看,就这就好了,做起来很顺手工作也挺轻松的。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 村民 程冷冷:蒸馍在我村里近的很,一个月两三千元,还能顾家还能赚钱。

六合村的手工馒头的制作工艺考究,无论是面粉的制作、和面、发酵、还是揉制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尽可能的还原酵面馒头的口感。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 党总支委员 程康:我们这个馍用纯酵面、老酵面不用任何发酵粉制作,每天晚上10点就要和面打酵子,第二天早上四点就要开始揉面蒸馍,因为超过这个时间馍就会发酸。这是我们今天刚蒸出来的馍你看一下这效果,我们这馍就是面比较硬一点有层次感一点,纯手工揉的,吃起来比较甜香,我们这馍好的原因是纯手工揉制,再一个我们有自己的石磨面粉厂,走我带你到石磨车间看一下。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 党总支委员 程康:咱这小麦基本上用的都是咱这边的旱塬小麦,旱塬小麦虽然出粉率低一点但是筋道,吃上口感好,石磨面不起高温,磨上面特别好,我们这机器每天一个小时能出200斤面,这就是我们自己石磨磨得面粉,这现在也对外供应着呢。

从面粉的制作再到和面、发酵、揉面,六合村手工馍加工厂着力打造以手工为主机器为辅加工生产线,旨在把传统手工经验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蒸制优质“绿色”“健康”的传统老面馒头产品。目前手工馒头也在渭南周边非常畅销。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 党总支委员 程康:这是咱们的箱装包装,基本上就是销往西安等大城市,春节的时候一天就是300箱400箱,在平常现在淡季一天就是几十箱,一箱40元。散装一袋50个送到附近县城的菜店、酒店宾馆、农村的红白喜事,淡季的话一天就是两锅到三锅馍,一锅是1000个,旺季的话就是从早上蒸到晚上基本上24小时不停。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手工馍加工厂在“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基础上采取村企联营的运行模式,在充盈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劳动就业和股份分红。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党总支书记 杨存胜:手工馍加工厂带动党员9人,为六合村解决了45人的剩余劳动力,其中脱贫户15人,2022年上半年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6000元,咱六合村党支部+还有一个六合老口味西甜瓜产业,这两个企业每年给咱六合村创造的效益20余万元,受益群众3015人,达到分红全覆盖标准。

除此之外,六合村按照蒲城县县委县政府“三变”改革5221分配机制模式,对党支部+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合理分配,让党员、村民、村组干部都能够享受到村集体经济改革红利。

蒲城县尧山镇六合村党总支书记 杨存胜:5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积累,20%用于全体股民的分红,还有20%用于星级文明户比如说好媳妇好婆婆的奖励,剩余10%用于村组干部考核奖励基金。

当下,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蒲城县尧山镇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党支部+协会+农户”为主要模式,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做大做强“5+X”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兴产业、产业兴旺促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蒲城县尧山镇 党委副书记 镇长 曹红军:目前形成东部片区以新苇村千亩酥梨示范园为引领;北部片区以太睦村8000亩红提葡萄示范园为引领;西部片区以闫家金银花、光陵花椒为引领,辐射带动全镇金银花种植2万亩、花椒种植1.1万亩;南部片区六合老口味香瓜为引领,辐射带动全镇设施大棚38座;中部片区主要为奶山羊养殖及药材种植,种植药材黄芩150亩。同时形成了以牧原生猪养殖、金粟山蛋鸡、同富兔业为代表的畜牧龙头养殖企业,截至目前,全镇生猪存栏5万头,羊存栏1万只,蛋鸡存栏31万羽,兔存栏3.2万只。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