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丰”景(三)蒲城县尧山镇:农技当头 让小麦亩产翻了番

2022-06-17 15:30:24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眼下正是三夏麦收时节,蒲城县尧山镇小麦收割已基本完成,之前我们栏目报道了尧山镇通过“旱改水”项目解决旱塬地带小麦灌溉难题,那眼下这7.3万亩旱塬地小麦产量如何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建建:你看咱这颗粒还是比往年饱满,你看通过咱灌溉这一次,和其他的种子比麦粒还是有区别呢,咱今年合作社的大田绝对是丰收年。

6月10日,蒲城县尧山镇上王村收割机来回穿梭在金色的麦田里,阵阵泥土的芬芳和小麦的清香迎面而来,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建和社员正在抢收600多亩旱改水的小麦。收完这一片地,大家马不停蹄的将小麦运回合作社,上磅称重算亩产。

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建建:2558,这平均单产是1060斤,今年这收成就算可以,作为旱地今年就算丰收年。

不仅合作社的小麦颗粒饱满喜获丰收,社员们今年的小麦也是丰收在握。

记者:师傅你今年种小麦收成咋样?

蒲城县尧山镇上王村 村民 马党龙:今年收成可以,我这旱地一亩地要1000斤呢,往年总是五六百六七百斤,今年这收成好。这几年就是刚开始弄拖拉机呢,再承包土地种小麦,跟上这合作社种、收、管理、打药,这一年下来还有几十万的收入。

社员的种粮收入显著提高,也得益于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示范种植上下功夫。打造旱改水的试验基地,建造蓄水池四个,一个水池可蓄水3000方灌溉150亩地,通过喷灌和滴管让蓄水池里的水根据需要灌溉到小麦地里。水源充足,作为渭北旱腰带尧山镇的小麦才能提高产量,这也是今年旱改水小麦亩产量翻番的根本原因,同时,合作社全部采用农业机械化统防统治、精耕细作,对于尧山镇旱塬地小麦的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

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王建建:合作社动员咱的机手,从单一的农机手转为种粮大户,开始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再一个包地分红的模式,我们合作社推广的这一种精耕细作,提供高效的作业方案,使社员也得到了认可,产量有明显增加,经济收入也有所提高,为咱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做了一个新农人应该做的贡献,接下来继续跟进夏玉米的播种,争取确保秋粮的大丰收。

在尧山镇新苇村,村民赵中民正在等待最后几亩小麦收割完成,提起今年小麦的产量,老赵还是非常满意的。

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 村民 赵中民:镇压了以后今年这个收成确实不错,一亩地打了七八百斤,往年也就是三四百斤。

按说这小麦镇压没有什么稀奇的,每年冬季小麦刚刚出苗的时候通过镇压可以有效提高产量,但是碰上40年不遇的强秋淋天气,去年小麦播种较晚,苗细根弱,为了确保小麦产量,新苇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春季对小麦进行了镇压。提起这小麦镇压,老赵当时可是一百个不愿意。

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 村民 赵中民:去年那个雨也下的不停,苗长得不太好,政府号召我们镇压一下,当时我不愿意,天气的影响种的就迟我害怕这六七亩麦苗压坏了没收成咋办呀。

和老赵的担心一样,村上不同意春季镇压的村民很多,村委会邀请了专家实地讲解,春季镇压有利于提高土壤墒情,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的生长,小麦根系好了,就能吸水吸肥,促进早返青,多分蘖,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 党支部书记 黄军红:去年因为秋淋天气,咱这小麦播种比较晚,一般镇压是冬季镇压,结果咱今年是春季镇压,很多群众不接受,咱们通过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讲解镇压的好处,亲自操作让群众看到镇压的效果,充分发动干部做群众工作。

大家都没想到在春季通过镇压小麦,亩产能够达到这么好的成绩,真正迎来了丰收年。

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 村民 贺文平:我今年小麦已经收完了,亩产达到900多斤,也是通过镇压起了一定的作用,今年确实丰收了农民觉得很满意,亩产能达到这些真正不容易。

蒲城县尧山镇新苇村 党支部书记 黄军红:去年的旱地小麦亩产基本就是300斤—500斤左右,今年咱通过春季镇压亩产达到700至900斤左右,粮食喜获丰收。

目前尧山镇包括7.3万亩旱地小麦在内的9.2万亩小麦已经全面完成收割,夏播玉米已经开始播种,目前播种一万余亩。要保障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尤为重要,尧山镇通过农田基本保护、农业技术培训、惠农政策扶持、农业科技提升四方面入手,保障尧山镇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为全镇的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蒲城县尧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原永顺:开展科技壮苗、镇压划锄、春灌追肥、病虫防治等培训 30 余场次,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的同时,推进实施旱改水、小麦微喷灌、玉米滴灌等项目建设,统筹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穷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农业基础。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