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科技】忍痛割爱接新种 科技引领谋发展
(记者:创飞)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地处黄土高原南缘,从80年代开始发展苹果产业。而就在最近,中山村许多村民开始砍伐正在挂果期的苹果树,这些苹果树大部分已有近20年的树龄,要砍掉盛果期的树,对果农们来说这番勇气可是难以下定。那么是什么促使果农忍痛割爱,痛下决心呢?
来到中山村王建军家的果园我们看到,他正在带领几名果农砍伐自家的苹果树。一棵棵粗壮的果树,被齐根锯掉。多年来,这些果树承载了王建军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他还卖掉了这些树的最后一季苹果。
记者:去年的效益咋样?
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村民 王建军:赔了,之前种植的是红富士,情况不太好,不够投资。原来的品种老了,没效益。
王建军所说的品种老化,换句话说就是红富士这个品种目前已经市场饱和,这种苹果很难再像过去一样获得好的收益。那么当前市场上哪种苹果更受欢迎呢?
渭南市科技局派驻中山村科技特派员 唐朝阳:去年,四方果业园区瑞雪的售价在七块五,(价格)已经是红富士的四斤左右,所以这个效益特别突出。
蒲城县四方果业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落地中山村,是一个集苹果工厂化育苗、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服务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通过栽培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大获成功,这几个品种在该区域表现特别好,收益也特别高,正是在市场无形之手的召唤下,王建军决心锯掉红富士,在树桩上嫁接瑞雪这个新品种。
渭南市科技局派驻中山村科技特派员 唐朝阳:咱们在罕井这一块儿高接换头能达到700亩,这在全县也是首屈一指的,为啥面积这么大?果农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就因为咱们这一块儿的示范效果特别好,他(果农)心动了,所以他们下力气把正在挂果的树锯掉。
此时的王建军就像是在迷雾中突然瞥见远处高山上那灿烂的阳光,可是要想到达那里也并非易事。披荆斩棘,凿石劈山固然勇武,但如果是寻觅前人足迹,徐徐前进则更为高效便捷。王建军以及同村的果农们是幸运的,此刻正有人为他们铺路导航。
渭南市科技局派驻中山村科技特派员 唐朝阳:(我们)成立了一个以中山村为核心的果业技术服务队,队员目前是16名,科技特派员前期为果农技术指导,咱们举办过多次的集中培训。我深入咱们每一组,然后把这些(工作)再进行细化,争取把品种选好,把树接好,提高成活率,后期再加强管理,把今年接树这项工作落实好,让果农实实在在得到收益。
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果业技术服务队队员 李进平:我的技术是跟唐朝阳老师学的,现在已经基本掌握。
现如今,中山村有了果业示范种植园,有了专业的科技队伍,果农改变当下产业颓势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些合力之下,全村的果业振兴未来可期。
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党支部书记 樊印平:下一步,村上将继续配合特派员的工作,把乡村振兴这一块路子,走得更远。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白娇
初审:王保华
终审:刘忠荣
编辑: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