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兴镇曹家村:古村落里故事多

2021-11-29 19:30:08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申请的中国传统村落项目在2019年已经申请成功,曹家村古树参天,文化遗址众多,最近古村落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动工,接下来一起去感受下那里曾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

来到兴镇曹家村的一条入村主干道,工人们正在这里进行道路拓宽改造施工项目。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 党支部书记 何都喜:这里是我们古村落的配套设施,路面加宽到这前面,有一个石牌楼写的曹家村。

要说曹家村的历史来由,我们特别找到了村里已经有79岁高龄的何兴时老师傅,他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此次古村落申报他受村上委托参与了整理资料工作,多次到县档案馆查资料不说,仅走访高龄老人就有五十多名。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 村民 何兴时:1943年到1945年以后,我记事以来的事,基本都有烙印,历历在目,以前的事咱就没有记忆,就走访一些比咱年龄大的,九十岁以上的一些老人。

据何师傅介绍,曹家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朝以前。据《蒲城县志》《蒲城地名志》记载:北宋末年,金国击败北宋以后直捣关中,宋、金两国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多次在旌士坊交战,也就是如今的蒲城兴镇,曹家村作为兴镇花炮的主要产区,制作火药也是村上的传统手工艺,金王朝为了进一步发展新的“火药武器”,这里就是最佳之地,金朝就在当时的曹家庄建起了一座“紫禁城”,曹家村至今还遗存的烽火台就是历史的见证。

记者:这烽火台建于什么时候?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 村民 何兴时:公元1141年以后至公元1145年,这四年之中金国建立的,公元1137年金国和宋朝签订了,秦桧把忠良害了以后,签订了一个绍兴协议,把大量土地割让给北国,这块归北国管,因此人家在这里修了一个紫禁城,再修了4个烽火台,为了防止外来侵犯之敌。

随着历史变迁,曾经的四座烽火台就剩下眼前的这一座,但它却见证着曹家这一传统古村落的历史过往。目前村内还遗存有唐代太白庙真人洞遗址、清代顺治年间何氏始祖碑、明清关中民俗石刻等文物资源,民居大多为土生四合院,村内古树散布其中。离开烽火台遗址,老人带我们来到了自己儿时就读的学校,何师傅说这里改成学校以前是当地香火最鼎盛的一座庙宇。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 村民 何兴时:当时回忆起来,一进山门,东西两侧有两个大戏楼,戏楼前面还有几十颗大柏树,云巢古木,中间还修了一个小涝池,管庙的人还栽一些花树。我们老师给我说过这样一个对联,“云巢古木千章秀,花吐芳池一镜香”,描写当时庙里景色特别美。

何师傅说这座庙宇是当时十里八村最大的一座,坐北向南,南门与九龙沟遥遥相对,多个庙殿坐落其中,现在只剩下这座娥皇女英殿了,这也是古村落的保护点之一。除了历史遗存,此次古村落文化遗产也在保护范围之内,兴镇是闻名全国的“焰火之乡”,曹家村作为蒲城花炮的主要生产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千余年历史的传统花炮手工技艺,成为当地村民世代传承的手艺,此次的项目中,也将通过村史馆的建立来立体展现花炮产业的历史变迁。

蒲城县兴镇曹家村 党支部书记 何都喜:进了村使馆以后就知道花炮流程是什么,花炮是怎样做出来的,包括怎样做火药,硝粉、硫磺、木炭这三个怎么配方,火药才能做出来。这次国家给了300万保护这些文物,这次建村使馆,后续还有亮化、绿化、美化,全部设施到位,还有很大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把村上打造成市级、县级示范村,再包括古村落,把曹家所有文化展现出来。

曹家村古村落项目从今年的10月份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村里也在已有设施大棚、奶山羊等产业的基础上将不断挖掘文化内涵,让历史资源“活”起来,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也很期待曹家村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农业融媒中心

编辑:胡斌

初审:唐红萍

终审:张军涛

编辑: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