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加强社区治理创新 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蒲城县民政局认真落实“十项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蒲城县奉先街道农业局家属院门口的物业办公室,居民魏新民老人正在和工作人员进行交谈,老人对街道办推行的社区“红色物业”优质服务也是赞不绝口。
蒲城县奉先街道办延安路社区居民魏新民在采访中说:“现在这个小区经过一个改造以后,现在比原来好多了,小区卫生也有人管了,也安全了,过去这个小区人来人往,丢东西很不安全,现在改造以后,红色物业把这个管的很好,院里的卫生都有人打扫了,住户都非常满意。”
今年,蒲城县奉先街道以延安路社区为试点,积极搭建“红色物业”治理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与“难点”。本着“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原则,蒲城县奉先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整合辖区资源,成立了“红色物业”应急管理小组,把小区网格、业主委员会、物业、共建单位的力量进行统筹,并建立了“四方联动”机制和“1+N”物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问题收集、分类处置、回访评价、考核审议闭环机制,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体系,成为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将服务提供在家门口,力量凝聚在家门口。
蒲城县奉先街道延安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邢亚林在采访中说:“基层的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共驻共建单位给了很大的支持,物业办公室职能就是党员利用双休期间给社区这里办理一些事情,在这一块也是让居民得到了幸福感、获得感。”
在蒲城县奉先街道北关社区,记者看到“三事工作室”的牌子格外醒目。去年年初,奉先街道北关社区试点创建了“三事工作室”,迈出了先行先试的第一步。通过“上级转办、走访收集、意见箱收集、信息化收集”等方式广开言路,线上线下全覆盖式收集群众意见,分类处置、层级办理。网格内能处置的问题,由网格员当场处置或联系网格长协调解决,并填报“三事”民情日志,记录办理情况;网格内处置不了的问题,上报社区“三事”工作室协调解决,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蒲城县奉先街道北关社区居民周燕江在采访中说:“下水不通,尤其遇到了天气下雨,对家庭各方面造成不便,给社区说了以后,把下水问题解决了,咱们有烦心事,给社区说,都能给我们一一解决,我们住在这非常满意,没有后顾之忧。”
蒲城县奉先街道北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屈文九在采访中说:“自‘三事’工作室成立以来,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显著提高,彻底告别了办公室等事,转变成为上门找事,现已累计为辖区群众协调解决‘三事’150余件,大幅提高了群众对社区的信赖感。”
除此之外,蒲城县民政局还组织搭建了社区“四社联动”工作平台,完成奉先街道办北关社区、延安路社区、古镇社区、朝阳社区等8个试点社区“四社联动”办公室设置,建立社区“两委”干部、社会工作师、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工作台账,并积极联合社会组织到所属社区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蒲城县民政局基政股股长郭雷在采访中说:“目前蒲城全县37家社会组织到社区报到,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 84家。完成 17个镇(街道)社工站挂牌,同时指导北关社区、长乐社区、延安路社区、古镇社区等15个社区成立社会组织服务室,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蒲城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补齐社区治理短板等工作。目前城市小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居民公约、自治章程达到全覆盖,共收集群众意见3724条,处置解决3535件,其中集体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686件,全县87个“三无”小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建立了党组织,实施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建成12个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网格化基础数据录入率100%,15个社区完成“15分钟生活圈”标识图绘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蒲城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军在采访中说:“下一步,我们将严格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奋力攻坚。扎实开展小区 “微自治”试点、“三无”小区治理、智慧社区创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居住社区补短板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编辑:陈晨
审核:李白冰
来源:民政融媒体中心
编辑:程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