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美好临渭》打好“六张牌” 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局
(记者:盛戈)近年来,各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中,对多数村集体无土地、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和乡村振兴各级力量为抓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特色等优势,多措并举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政策引领为先。政策项目资金是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保障要素。各地鼓励乡镇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美丽乡村、共享农庄、撂荒地、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事一议等重点项目资金与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形成政府工作为主导、村级为主体、社会为辅助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体系。
盘活资产为重。在盘活村集体各项资源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抵押,做活土地文章,增加村集体收入。对闲置宅基地、房屋,通过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创新制度,盘活沉睡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经营打造精品民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改革制度激活闲置农房资源。
制度改革为引。利用强村带弱村、“公司+合作社”等模式抱团发展,突破发展人才、土地缺乏、产品销售等难题。支持和鼓励乡贤回村创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夯实村“两委”人才力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掌握产业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带动强的农村人才。
培育创新为魂。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壮大农村创新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整合利用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注重激发农民群众创新发展能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乡贤乡土人才为要。目前很多村干部都实现了年轻化,要鼓励村干部民办、入股、合作,驾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乡镇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实现村集体、村干部与农民的共同增收。同时政府要鼓励与支持偏远乡村,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回乡进行创新、创业。要从土地流转,资金,政策,创业环境等方面给予返乡回乡人员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本乡、本村在外的政府官员,知名人士,企业老板等乡贤人物的作用,寻求乡贤对家乡的发展,智力与资金的支持。
优势特色产业为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禀赋,重点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产品加工体系和特色畜禽养殖规范化建设。通过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营造出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活力的发展局面。
编辑:雷欢
初审:姜博
终审:陈伟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