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解放街道: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记者:雷冰杰)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呈现出基数大、高龄多、空巢化等三大特点。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临渭区解放街道坚持以老为本,积极探索,不断推出细致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三集系列报道《统筹推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今天播出第二集《临渭区解放街道: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今年83岁的冯淑兰老人是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名全托管老人,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没有时间照料,经人介绍后来到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市民 冯淑兰:来到这各方面都好的很,起码吃得营养全面,工作人员态度都好的很,人家这是个大家庭,心情比在家好的多了,到时候吃饭,也不用自己操心买了,用啥都比较方便。
和冯淑兰老人不同,穆小萍老人是一位日托管会员,白天她随时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晚上便可回家与下班回来的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市民 穆小萍:我来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是家里没有拖累了,孩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我到这主要是为了陶冶情操,精神层面有所提高,在这里结识了不少的新朋友老朋友,我们经常出去锻炼、旅游,精神提高的很爽朗,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在这里,像二位老人一样感受到晚年有所依托的老人不在少数,这里既是他们的精神乐园,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全天候的老年餐厅、丰富多彩的老年课堂、专业化的康复理疗室等等,成为解放街道探索破解城市养老问题和托举“银发族”幸福生活的最好印证。
临渭区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 张亚军:下一步,我们将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办好社区老年大学,拓展社区为老服务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近年来,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积极开展为老服务,按照网格化管理详细摸排辖区内空巢、独居、重残、失能、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优待服务保障对象和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建立、健全老人台账,根据老人不同需求提供上门服务。今年82岁的师秀侠老人,因为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儿出嫁后,就只剩自己一个人常年在家,平日里生活上有个啥困难,社区第一时间都会给予帮助。
临渭区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居民 师秀侠:咱这个新世纪社区,说老实话,确实不错,咱这个社区从服务态度上,办事上,检查卫生上,有困难,给人家说,能给你解决还是给你解决,能帮助你还是给你帮助。
同时,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针对空巢老人开展了叫醒志愿服务。目前“叫醒服务”正在朝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体系迈进,实现由“叫醒”到“暖巢”的养老服务全覆盖。
临渭区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党支部书记 雷红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坚守“为老”情怀,切实为老年人解难事、办好事、办实事,提升辖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据了解,近年来,临渭区解放街道积极围绕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为建设目标,依据辖区实际,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完善了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创新出台了养老扶持政策,辖区内养老产业得到提速发展,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临渭区解放街道民政办主任 张媛:下一步,解放街道将继续坚持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坚持智慧管理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打造集涉老基础数据库、养老设施管理系统、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云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懂养老、善运营的养老服务队伍。
编辑:于小欢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