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美好临渭》临渭区:已收获小麦64万亩 夏收工作接近尾声
(记者:盛戈 蔺佰禄)自临渭区启动“三夏”抢收会战以来,临渭区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街镇抓牢抓细抢收关键环节,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科学调度机械、人力,趁天抢时,加快麦收进度,截至6月14日,全区小麦已收获64万亩,夏收已基本完成。
连日来,临渭区各产区小麦陆续成熟,各镇积极组织机械力量开展收割作业,在临渭区官道镇南张村五组村民李照军家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咆哮着抓紧作业,李照军家今年种植了7亩地小麦,不一会的工夫两亩多小麦就顺利完成了收获,看着收割机里颗颗小麦源源不断地涌入装粮的农用车,李照军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临渭区官道镇南张村小麦种植户李照军:这下起码有好天气,有车,一早上起来就说没人收你先给我收,麦收回来心里就轻一片。
李照军告诉记者,前些天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乡亲们普遍感到焦虑不安,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小麦,没有农机助力抢收,如何保障粮食归仓成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
临渭区官道镇南张村小麦种植户李照军:种地半年都指望这粮食(生活),平时没有个啥收入,光是这(粮食)投资不少钱呢。
李照军所担心的问题也是镇村干部所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6月初,临渭区就提早筹划,周密安排,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全面摸排农机保有量和分布情况,开始统筹调度农机收割,倡议跨区作业临渭籍农机手及时返乡,确保雨后能够迅速投入作业。连日来,临渭区有近1400辆农机全部加入到了抢收工作中。
临渭区官道镇南张村农机手 李建:6月7号8号我收到的消息,把河南那边干完,今天早上到的家。就没休息就开始下地干活了。家乡的麦子长芽了,咱的心里就着急的很。主要先回来先干咱这个。
雨停后抢收小麦,最愁的就是粮食收回来的晾晒问题。在蔺店镇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内,负责人王五届正在测量刚收获小麦的含水率。
临渭区蔺店镇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五届:小麦含水率22%。
在他身后,烘干设备正在全速运转,刚收割上来的小麦投送到投入口,工人只要设置好数值,几万斤的小麦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全部烘干,达到储存要求。
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五届:刚收回来粮食水分基本在20%左右。经过烘干以后就变成13%到14%的水分。
烘干后的小麦直接转运至粮仓储存,大大降低了人工及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临渭区蔺店镇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五届:以前(晾晒)一天就要用二三十个人,有拉运的,有找场地的。今年有这个烘干塔以后,就两三个人,完全就搞定了。
为了保障夏收的小麦及时烘干晾晒,今年夏收期间,临渭区在全区范围内启用了6台烘干设备,日烘干量可达1300余吨。与此同时全面开放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场所供晾晒小麦,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检修调试烘干设备,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方便群众联系,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耗。
夏收时节,也是展现小麦种植技术优劣的时刻,位于故市镇的渭南科达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通过农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科学化管理,今年这片高标准农田也取得了丰收,经过实收实测,这片地的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渭南科达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和平:咱这今年都防治的比较好,你像刚才收的这块地的话,都有1240斤/亩。今年的1240斤可以说搁往年的话产个一千四五是没问题的。今年整体是减产20%。
好产量源于科学的种植管理,这片小麦示范田采用了8项先进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选用良种、宽幅播种再到分期追肥,对综合配套技术都进行了积极探索,这让麦田的增产效果明显。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张斌:我们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是并没有增加成本,你比如像这个化肥的话,我们采用小麦专用肥加追肥加芽面喷肥,施肥比较合理,因为打药的话,我们不是盲目的用药,我们针对品种的抗病性不同,具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对路的药,起到了减药增效的效果。
目前,临渭区的小麦收割已经接近尾声,在土壤墒情良好的情况下,玉米播种机紧跟小麦收割机步伐下地,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目前,临渭区夏粮收割面积64万亩,完成夏播36万余亩,预计在6月20日左右全面完成夏播工作。
临渭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一步咱农业农村局这块,将继续组织各街镇,抓住适播期,种好咱的夏玉米、大豆还有油料作物,确保咱全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结合农技人员三下乡,三贴近服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搞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做好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工作,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
编辑:范静
初审:李增平
终审:陈伟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