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全力以赴龙口夺食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蔺佰禄)最近,正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但接连不断的阴雨天给今年的夏收带来了不利影响。临渭区是农业大区,面对严峻的夏收情况,天气对临渭区小麦丰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雨停后抢收小麦的各项准备是否到位?来看记者的报道。

日前,记者在蔺店镇红池村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工人们正在检修收割机。

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五届:今年应急用,就害怕天气有变化的时候,有积水,连阴雨下的,皮轮车不能下地,咱这履带链板直接能进地可以抢收。

今年,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自种小麦2300多亩,为农户托管服务小麦5000多亩。合作社理事长王五届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他们采用宽幅播种技术,小麦生长期雨水充足,田间通风好,加上统一的专业技术管理,今年长势良好。虽然近期阴雨不断,但合作社的小麦收获期基本在6月8日以后,所以整体影响有限。

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五届:本来是三颗粒,多长了两颗,边行优势就是这样,一亩地增产3%、5%。

丰收时节碰到阴雨天,农民最愁的是粮食收回来的晾晒问题。2021年秋季,王五届也体会到了这一难处。当年,合作社收获了100多万斤玉米,但60年不遇的秋淋天气让玉米无处晾晒,面临霉变危险。蔺店镇政府帮助积极协调了2个学校,派出所、附近粮站等地方100多亩空余场地,让合作社紧急晾晒玉米。

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五届:找地方开始晒粮食,整天拿塑料布盖,那时候买塑料布都买了十几万块钱。

王五届意识到,要确保粮食安全归仓,必须得有仓储和烘干、加工能力。经过蔺店镇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270万元,合作社投资324万元,2022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全产业链加工项目在合作社落地。项目建成后,每天烘干量达到200-300吨,仓储800万公斤。这两天,烘干设备已进入最后的调试期,抢收开始就能投入使用。

西格玛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五届:今年通过这个项目烘干机,把自身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以后,也可以把群众的粮食烘干,减少了合作社和当地群众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渭区共有7台烘干设备,将全力服务小麦丰收。同时,临渭区正在对全区农机数量摸底,提前做好收割机准备。在蔺店镇红池村,种粮大户王英武种了200多亩麦子,他告诉记者,村上已经为他们联系好了收割机。

临渭区蔺店镇红池村种粮大户 王英武:人家安顿的有机子呢,不用我们操心,村上专门有一个副主任安顿收割机,安排了两台机子随时都能收。

临渭区蔺店镇副镇长 冯亮:蔺店镇主要领导带班,副职包片,包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做了提前预判,对辖区农机收割机具进行了全面摸排和统计,全镇将近70多台,和高速路这块对接协调,确保返回的收割机具能够顺利下高速,确保全镇今年的夏收能够全面完成。

近期临渭区农技中心也早早安排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服务全区小麦收割。记者了解到,今年,临渭区共种植小麦64.8万亩,收获期将集中在6月5号以后。在故市镇东屯村七组临渭区小麦单产提升项目区,农技人员现场进行了测产。

临渭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王义雄:亩穗数是44万,穗粒数是39.8,千粒种按40颗算,亩产应该在595.4公斤。

据了解,面临前些日子连续阴雨天气,临渭区政府提前研判形式,做足准备。建立了区级农机调度指挥体系,实现“区内统筹、无缝衔接,麦熟机到、精准收割”,将根据收割面积需求,及时组织抢收、抢运。建立服务网络,在高速出入口、主干道沿线设立“三夏”工作服务站,提供机具维修、物资保障、道路通行、信息联络等服务。同时安排交通、水务、电力等部门,提前排查生产路、排碱沟、电力等设施。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镇要分别开通“三夏”服务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全力打好“三夏”工作大会战,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编辑:于小欢

初审:盛戈

终审:李增平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