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临渭》临渭区:推进医养发展 六方面保障老年人健康
(记者:郑茜茜)临渭区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常住人口72.39万,60岁以上老人16.3万,占总人口22.48%,65岁以上老人11.2万,占总人口15.48%,全区共有医养结合工作机构9个,医养结合工作人员322人,医养床位1766张。自2016年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从六个方面着手,全力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一是结合区情实际,临渭区委、区政府将医养结合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渭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先后起草了《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区委办公室 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临渭区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渭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渭南市临渭区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完善临渭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临渭区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等配套文件,为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依托特色亮点,强化辐射带动。陕西省医养明星企业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依托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大胆尝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延伸发展,率先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让医疗与养老无缝链接,把健康与养老有机融合,逐步形成零距离就医,微负担养老、专业化康复、全程化护理、个性化宣教、多元化活动、人性化关怀(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的“杜桥养老模式”。清真寺定点养老单位、临渭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景华医养院、临渭区公立中医特色医养机构临渭区中医医院医养中心等各类医养机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履行了“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聚焦农村医养,惠及留守老人。临渭区基层医养发展空间大,目前全区基层老年护理床位347张,占基层床位设置的31%。依托渭北固市中心卫生院医养中心,城乡结合程家卫生院医养中心,东塬崇凝镇中心卫生院医养中心,西塬三关庙卫生院医养中心等乡镇卫生院医养中心,达到临渭区农村基层医养区域全覆盖。采取以“康养”一体化为主要发展模式,按照养老机构和一级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建设,以“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医养融合”为特色,通过中医康复针灸、拔罐、推拿、熏蒸、理疗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生命周期和延长老年人健康生命时长,满足了老年人“健康有保障、陪护全天候、就医零距离”的医养需求,整合相应医疗服务,做到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康复养老,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医养模式。
四是坚持服务为先,开展居家医养。全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33个,老年人健康体检人数97974人,健康管理率72.59%,全区65岁以上家庭医生签约73859人,签约率为65.9%。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共20个养老机构与区域6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养老机构签约率达到100%。做实居家失能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着力打通医养结合服务“最后一公里”,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服务73762人次;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指导516人次。形成了临渭区慧明居家医养中心“智能手环+呼叫系统”老年人居家关爱模式、双王卫生院医养中心“上门医养+康复理疗”失能老年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五是紧抓安宁疗护,温暖生命周期。以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为宗旨,以帮助生命终末期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离世为目标,有力有序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景华医养院、杜桥医养中心等医养机构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着力打造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专业医疗照护和人文关怀。
六是培育银发经济,发展医养产业。临渭区确定了以银发经济为主导的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全面实施《银发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银发综合服务体系,提升“银龄金街”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建成康养中心、智慧养老产业园,建设翠林清溪、三元里、长寿园等康养基地,打造桥南旅游、丰原银发、阎村康养、阳郭中草药等特色小镇,改造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互助幸福院15个,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杜桥医养地产1个。发展养老金融服务,打造医养+金融服务模式,为60-89岁老人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部分特困、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免费赠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推动精品制造、康养旅游、健康服务、全龄社区等银发产业一体化发展,让银发经济焕发活力、跑出速度,有质有效更有温度。
编辑:范静
初审:姜博
终审:陈伟 李增平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