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美好临渭》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建+”产业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盛戈)近年来,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融合“集体经济、致富能人、村企联建”资源优势,以“支部+”培育三类形式的经济发展力量。村集体公司三年累计收入129万余元,人均年收入达1.6万余元,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建+”带富领富成效初显,让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

近日,在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的猕猴桃产业园内,几名工人师傅正穿梭在田间地头,来回搬运钢管,最近他们一直在加班加点搭建大棚的钢架结构。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 田安民:今年的话,我右手边这个20亩的话,咱就要实现冷棚全覆盖,大概下来的话,咱这个冷棚就是14连拱 ,就是把这个全覆盖。

丰原村的这片猕猴桃产业园是村子发展的第二个园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金龙二号”,这片园区的位置比较低洼,导致多年遭受霜冻灾害,果品的上市时间也较晚。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 田安民:所以咱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咱就想着是争取上设施,让咱这个园区这个生产有保证,丰收有保证,生产有保障,让咱的好桃能早上市,能卖上好价钱。

设施大棚的建成不仅可以防止发生溃疡等传染性病害,提高猕猴桃产量和质量,也能错开露天猕猴桃种植上市季节,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 田安民:能提前20天左右。然后的话,咱这个品质能有保证,也能避免咱这个连年的霜冻,让咱这个园区的效益最起码能增收30%以上。

近年来,丰原村不断做强集体产业,先后建成猕猴桃园区120亩,红油香椿园区70亩,建设300亩主粮产业科研育种基地,带动全村发展猕猴桃种植920余亩。在发展过程中,村两委会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富村的发展路径。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田安民:就是感觉到说是咱们两委干部,只在地里搞一产,就是搞种植,乡村振兴的目标远远是不行的。所以咱们就转变思路,就说是和社会上成熟的销售,有销售渠道的,有资本的公司进行合作,也就是进行村企联建。

今年,丰原村依托“党建引领+村企联建”的工作模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建的核心牵引作用,聚焦“三个打造”,一是打造北凹地粮食优产区。推进“科研育种、农旅研学、生态主粮”三类发展。丰原村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打造“传统饮食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优良产品展示区、优良品种种植区”四大板块的三产融合项目。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 田安民:咱百蔬丰源丰园农庄这一块,不单是粮食种植,它还有咱的长寿塬传统饮食体验,去年的话基本上每天下午,尤其是到周末的下午,每天基本上都是爆满。4月1号咱这个百蔬丰源农庄,这个传统饮食体验区就开业了,可以预计今年的话还是一个好年景。

二是打造“长丰集”传统文化沉浸体验街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发掘丰原传统美食文化,鼓励推广“家作坊”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传统集市注入业态新元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田安民:尤其咱主城区现在的话,卖的这个手工馍大多数都是冠以长寿塬手工馍这个招牌,卖的包子基本上都是冠一个丰原包子这样的招牌。所以咱就成立这个聚农兴公司,就是让咱有一个共同的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成为商品,最终的话能卖个好价钱,能有个好收益。

三是打造南高地“长丰渠”猕猴桃优质产业带。持续招引极具实力的果品公司,发挥集体经济引领、党员示范带领作用,完成水利配套从区域覆盖到全域贯通,倡导“精耕细研、绿色做务、品牌推广”生产理念,擦亮“长寿塬”区域品牌,到2025年实现年收益2000万元以上,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临渭区丰原镇丰原村党总支书记 田安民:像咱以前的话主要就是靠的党员示范员的这种带动作用,现在的话咱上设施,就是让咱果农要知道就说是有效益后要再投资,要争取更好的品质,更高的效益。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丰原村已初步完成了“南果蔬、北主粮、中集镇”的产业发展布局。村集体公司三年累计收入129万余元,人均年收入达1.6万余元,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建+”带富领富成效初显,让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

编辑:雷欢

初审:姜博

终审:陈伟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