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美好临渭》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羊肚菌撑开“致富伞” 集体经济迸发新活力
(记者:盛戈)时下,随着气温回暖,位于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的三个大棚内,羊肚菌长势喜人,正式进入采收期。近年来,双龙村依托良好的河谷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经过五年的探索种植,今年羊肚菌产业大获成功,不仅蹚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也为村民探索出了一条致富的新通道。
3月21日,在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羊肚菌种植大棚内,只见一簇簇灰褐色的鲜嫩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像一把把“小伞”,长势喜人,菌香沁人。村民们忙着采收羊肚菌,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菌腿从泥土中割出来放进桶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当时采完第一桶以后,二十公分长,确实眼泪都快出来了,五年时间没见过这么大的羊肚菌,我出去考察的时候也没见过这种。
2017年开始,双龙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建设设施大棚,开始尝试种植羊肚菌。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当时我们是去成都学习,观察了绵阳还有洋县,到宁强,集体考察了以后,头一年做了以后是产量不大,但是也成功了,对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心,事就是能做。
第一年试种的成功,让双龙村两委干部一度看到了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希望。但羊肚菌高难度的种植技术,让刚起步的产业蒙上了一层阴霾。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村委会会计郭巨良:头年是卖了一万多块钱。第二年是从四川的菌种,因为菌种有点问题,只卖了五六百元,没收多少。去年是因高温天气,防护降温这措施没有做到,苗子出来了,出来以后全部烧死了。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双龙村的两委干部一度想到了放弃,村民的不理解和质疑也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有些群众也看你集体弄这个企业,弄了两年没有成绩,那各种说法都有。
但是史恒波并不想放弃,他知道失去这次机会的双龙村将又走回传统种植的老路,难以跨越产业升级的门槛。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包括今年我们也是准备再试一年,因为人家有成功的,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这本身价值也高,再一个对集体来说劳动强度小。
双龙村两委干部顶住压力,一边总结失败教训,一边外出学习成功经验。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咱们失败的原因就是技术、经验还是不过关,头一年不知道催菇水这种说法,再一个不能让风直接吹菇,温度不能超过15度。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村委会会计郭巨良:今年就改进了这种方式,增加卷帘,喷水喷带。这就是降温、通风,吸取教训么,总结经验,今年争取把这个弄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两委的坚持,终于让羊肚菌产业迎来了成功, 3月12日,第一桶羊肚菌采摘出棚,掀开了笼罩在大家头上的阴霾。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村委会会计郭巨良:书记一来一看高兴太太,今年成了成了,结果一看这满地全部都出了。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确实说不出来的高兴,包括村民来干活来,村民都说这终于成了,努力了这几年眼泪都出来了。
羊肚菌种植成功的喜悦没有让双龙村两委停下脚步,他们决定乘胜追击,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后面计划来年将我们那两个棚继续增加,这五个棚全部做(羊肚菌),今年成功了,经验更丰富了。把这种子和营养包继续给大再增,看这产量还会再提升。
由于鲜菇销售期短,为延长保存及销售周期,村两委还启动烘干设备,将新鲜采摘的羊肚菌烘干做成干品,烘干后价格还可进一步提升。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史恒波:头一年这么大的丰收,我意思是全部烘干,把这三个棚的总量称出来以后,看这产量到底是个啥概念。
临渭区阎村镇双龙村驻村工作队长王建文:今年咱这羊肚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肯定是要向群众推广,带动群众,有投资意向的,有土地的这些农民,自己有这种意向的话, 我们肯定会给农民推广,手把手的教他们。
今年,双龙村羊肚菌产业大获成功,不仅蹚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也为村民探索出了一条致富的新通道。
临渭区阎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杰:群众高端蔬菜种植,附加值相对来说会比较高,群众的收益也会非常可观。我们河西川道地区呢总共6个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这种传统习惯,我们近年来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杨凌科技院进行对接,引领发展当地群众进行蔬菜种植,形成连片种植蔬菜,我们依托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发展蔬菜种植,致力于打造渭南市民的菜园子、菜篮子,让村民在蔬菜种植中收益增收,打造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范静
初审:姜博 盛戈
终审:陈伟 李增平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