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 美好临渭》从三个报告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3-15 19:35:11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记者:盛戈 蔺佰禄)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均对做好“乡村振兴”进行相关安排。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预算报告提出,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计划报告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

通过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国巩固脱贫成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

预算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计划报告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近年来通过聚焦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举措。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扩大水利投资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乡村建设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全程参与的基础上,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编辑:雷欢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

编辑:临渭频道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