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新:遭遇不幸陷逆境 一股“倔”劲撑起家
(记者:李雁鹏)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张同新,家道中途,亲人连遭意外事故,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但他硬是靠着一股“倔”劲,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星火村村道南边这栋两层楼房,就是72岁张同新的家,说起老张,村里人无不知晓,自打年轻,老张就闲不住,做过裁缝、养过蜂、跑过车,年龄偏大后,儿子张卫渭接班开起收割机,事业红红火火,2015年又盖了楼房,全家6口人生活在幸福中。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 张同新:你看我这家盖的,谁说我是贫困户嘛?这房是出事以前盖的。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春节前,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家中的顶梁柱张卫渭受伤住院,老张急忙奔走多家医院为儿子就医治疗。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 张同新:从前到后下来共花了34万,最后把家弄得没办法了,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债务。
几经周折花了巨额医疗费,张卫渭挽回了生命,但身体落下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作为一名父亲,72岁的老张又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开始筹划起全家今后的日子,可还没来得及,2016年他外出干活,出了车祸,造成左脚至今残疾,老张身体刚恢复不久,家中又遭不幸,2017年,老伴骑电动车外出,不慎摔倒当场去世,接连发生意外,让整个家庭陷入无法逆转的绝境,老张本人也承受了巨大压力。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 张同新:对我打击大的很,在人后面咱流泪没办法,心里肯定难受,我儿子就是这样子,老伴又不在了,咱不把这家撑起来,儿媳妇再一走,咱这家就完蛋了。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 村民:那确实过不下去了,家里的事出的不停,确实日子不好过,困难的很。
2015年,老张家被新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本人顶着压力,调整状态重新站起来,借债四万元外加小额贴息贷款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启了养殖创业。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我非得把这反过来不行,精神不能压垮了,人要有心劲,我非得把日子过成不行。
为了把牛养好,老张是勤劳有加,除照顾家人,每天就与牛为伴,不断钻研养牛技术,拖着残疾的腿与儿媳妇打草,喂牛,就这样过了一年,到第二年,第三年,老张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从2015年到今年2020年,这五年期间,一算我还了20多万,把20万还完不说,我现在还有价值20多万的牛。
看着存栏的十几头牛,老张满怀欣喜,靠着倔劲硬是把自己锻造成远近闻名的养牛行家,街坊邻居都前来向他学习养牛技术,儿子张卫渭看着辛勤劳累的父亲,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张同新儿子 张卫渭:确实辛苦得很,我都是快五十岁的人,都看不下去我父亲下的那苦,唉!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我一个母牛一般养育三个小牛,一共是四个牛,净利润,最高收入是20000元,我四头母牛,慢慢繁殖,越繁殖越多,下的母牛犊留着,母牛犊长大再下牛犊成为大牛,这样见效快。
从谈话间,我们感受到老张一种倔劲,这种倔,是包含对命运的不屈服,更体现对家庭的责任心,也是这种倔精神,让日子越来越好,2017年年底,老张脱了贫,当年,还被渭南市评为脱贫攻坚百名创业之星,在街道办和村上的推举下,儿媳妇、孙女分别就业于扶贫工厂和街道办公益性岗位上,老张一家终于苦尽甘来重新崛了起来。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党总支委员 周从善:这个人精神可嘉,精神不倒,有那种不靠不等不要那种思想,给我们村的其他贫苦户做了好榜样。
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星火村村民 张同新:我在养牛这方面可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我给你点窍门,给你说怎么弄,我有十成可以给你教十一成,就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就把钱挣了。不怕万人挡路,就怕你自己投降,我做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先苦后甜。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程园芳
初审:任建斌
终审:孟杨军
编辑:程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