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华州区:有序推进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 提升防涝治涝能力

发布时间:2025-04-08 17:18:05

 (记者:张高琦)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民生工程,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自全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华州区严格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机制,稳步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农田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华州区的农田排水(碱)工作。      

眼前的一幕,是华州区水务局在莲花寺镇忠义村进行农田排水(碱)工程的宣传。工作人员通过为村民们发放宣传单,普及了农田排水(碱)工程的作用,并劝导村民爱护排碱渠,不要乱倾倒垃圾。据了解,华州区在未实施农田排水恢复保护工程之前,因忠义村附近的排水支沟大部分被侵占或淤积严重,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遇上多雨季节,地势相对低洼的区域内涝严重。

华州区莲花寺镇忠义村村民李金西在采访中说:“以前没修排水渠之前,这块都是水汪汪的一片,农民种地都种不进去。现在修了后,绿汪汪的一片(麦田),大好形势。”   

 对忠义村的支沟进行整修恢复以后,水排出去了,直接恢复耕地五百余亩,实现了村民增产增收。据了解,华州区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规划总投资6亿元,分8年完成,总共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赤遇干沟、遇石干沟、二华干沟(华州段),总长37.08km;支沟25条,约56.64km;排水泵站4座。排水系统涉及柳枝、莲花寺、下庙、华州、赤水五镇(办),面积约20万亩,人口13万人,目前,全区实施的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区域内,大片的内涝面积已消失,粮食产量较去年增长3%左右。同时,华州区还建立了考核奖惩和群众参与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的同时,实现了智能化调控水位;在施工中通过铺设沟岸便道,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实施创新农排1+2+3模式,增强工作实效,打通了排水管网,形成了农田排水(碱)干沟、支沟、分毛沟系统集成。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华州区农田排水(碱)系统基本实现畅通,经受住了多轮强降雨考验,基本实现了遇水不涝、遇涝不灾的目标。

 华州区农田排水排碱工程管护中心主任左争气在采访中说:“下一步,我们将对下庙、赤水、华州的支沟进行开挖,形成华州区二十万亩内涝彻底解决,保证粮食安全,使农民助力增产增收。”

编辑:张高琦

一审:李白冰

二审:贺维娜

三审:王艳

编辑:程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