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渭水之南

黄河女儿行 | 让华州皮影展现古老民间艺术的非凡魅力

发布时间:2024-12-10 20:51:29

12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悄然展开。由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精心策划,群众新闻网全力承办的“黄河女儿行——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中的三秦‘她光芒’”主题采访团,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这里,不仅是一个皮影艺术的殿堂,更是华州皮影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

步入博览园,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皮影剧场内,皮影戏正在上演。影窗上,人物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讲述着千年的故事。“‘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你们所看到的皮影作品,每一件都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它们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汗水,是传统皮影表演的生动再现。”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副总经理、国家非遗华州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骞小凤,一边指着皮影成品,一边深情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华州皮影,作为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它巧妙地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相结合,被誉为“中华一绝”。华州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备受赞誉。其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染彩绚丽厚重,唱腔动听委婉,四大特点共同构成了华州皮影的独特魅力。

在皮影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上等牛皮是皮影雕镂制作的主要原料,历经刮、磨、刻、染、烫、缀等20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呈现出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形象、线条分明流畅、着色考究艳丽的皮影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不失民间艺术的古朴淳厚。

然而,华州皮影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博览园内,记者看到了更多关于皮影的传承与创新。骞小凤介绍道:“我们博览园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我们大力开展非遗‘理论+技能’培训,通过以女性为主的皮影雕刻、工艺品设计生产、传统皮影戏与创新皮影戏演出等多种形式,免费开办皮影雕刻培训班。”这一举措不仅安置了残疾人、特困人员,还培训了大量农村妇女富余劳力创业就业。

骞小凤告诉记者:“目前,博览园已培训了1000多名妇女就业,帮扶带动皮影家庭作坊300多户。这些妇女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掌握了皮影雕刻技艺,还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除了培训妇女就业创业外,博览园还积极推动“非遗+旅游”的多种发展模式。骞小凤介绍道:“我们采用公司+景区+传承人+博览园+农户的运营模式,结合皮影旅游、皮影戏演艺、手工皮影制作、工艺推广等多种形式,来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华州皮影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在博览园内,记者感受到了皮影与旅游的完美结合。皮影博览园将皮影艺术带进了国家4A级景区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华州皮影的独特魅力。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少华山景区的文化内涵,还为华州皮影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博览园还在传统皮影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了现代皮影戏。这些现代皮影戏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使得皮影戏更加生动、有趣。2020年,博览园被陕西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研学教育实验基地。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博览园在皮影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为更多年轻一代接触和了解华州皮影提供了平台。

在博览园内,记者还看到了由华州皮影衍生出的其他文化艺术形式。华州老腔团、碗碗腔皮影团等艺术团体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博览园的文化内涵,还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产业支柱。这些艺术团体通过演出和交流活动,将华州皮影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地域和人群中。

华州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不仅关乎文化的延续,更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博览园展示了无数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华州皮影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皮影匠人们期待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能够继续发挥其在皮影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华州皮影、爱上华州皮影。同时,期待更多年轻一代能够加入到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为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州皮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魅力无穷、价值无限。大家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华州皮影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记者 龙轶 汪瑢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马艾莉